1、判断题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2、判断题 (8分)
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按照下列提示,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步骤一: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发展的巨大变化:
(1)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新的时代,分别是什么?(2分)
步骤二:回归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材料一?新交因狐裘而订,不问出身。旧友以鹑结(指破烂的旧衣服)而疏,视同陌路。遂令舆台隶卒辉煌而上友,官绅寒士贫儒蓝缕而自惭形秽。
——摘自《申报》1873年4月7日《申江陋习》
(2)据材料一,说明人们在社会交往方面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步骤三:学会反思,感悟社会生活的真谛:
材料二 ?道光季年,中外通商而后,凡西人之以货物运至中国者,陆离光怪,几于莫可名言。华人争先购归,以供日用。初只行于通商各口岸,久之而各省内地亦皆争相爱慕,无不以改用洋货为奢豪。?
——摘自《申报》1892年1月18日《中国宜造洋货议》
材料三 ?风俗之靡不自今日始矣,服色之奢亦不自今日始矣。溯当立约互市之初,滨海大埠,富商巨贾与西商懋迁有无,动致奇赢。财力既裕,遂于起居服食诸事斗异矜奇,视黄金如粪土,见者以为观美,群起效之。……近今风俗之侈靡日甚一日,较之三十年前已有霄壤之别。?
——摘自《申报》1894年3月16日《论服色宜正》
(3)据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社会出现了怎样的风气?(2分)
(4)据上述材料,分析社会风气变化的影响。(2分)
3、判断题 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科文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A.“双百”方针 “教育大革命” “三个面向” “和平赎买”政策
B.“两弹一星” “科教兴国” “双百方针” “载人航天工程”
C.“上山下乡” “东方魔稻” “三步走”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863”计划“样板戏” “希望工程” “四项基本原则”
4、判断题 关于明清封建专制集权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曾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发展经济?②钳制社会思想,影响社会发展?③遏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④阻碍、压制了社会变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判断题 “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传统的农业文明转变为现代工业文明。回答下题。
小题1:鸦片战争后,表明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的史实是
①洋务运动?②清末新政?③义和团运动④实业救国?⑤一五计划?⑥改革开放
A.①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