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三)
2020-01-22 02:40:21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像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 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
|
2、综合题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治者不断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一个又一个国家。当时的人恐怖地称“秦为野兽”,把秦无情的扩张称为“蚕食”。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他的继承人将为“第二个皇帝”,这样一代代的传下去。 材料二 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不过,汉皇帝更注重实际且谨慎,他先略微恢复一点分封制,然后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在开头时,他将封地授给他的儿子们和近亲,不过这些封地的面积比以前周代的封建国家的面积要少,而且被散置在由国家直接治理的行政区之间。后来,到公元前127年时,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能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给其他弟子。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材料三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四: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后,为巩固这一“主人地位”所采取的政治措施。(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汉初年在地方实行了怎样的制度? 带来了什么后果?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 (6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黄宗羲的话有没有道理?说明理由。(8分)
3、选择题 读下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
 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 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 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D.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
|
4、选择题 刘邦建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区别最大的是
A.中央机构的设置
B.地方制度
C.皇帝权力
D.根本目的
5、选择题 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
①从郡县制发展为分封制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④逐渐淡化对中央和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