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913年,徐元章曾痛书挽联:“融贯东西学理,调和南北党争,问如此奇才,古今有几?道德发为文章,英雄造成时势,痛横来惨祸,天地不仁。”对挽联中哀悼的这位英雄“造成的时势”表述正确的是
A.风起云涌民主革命
B.滚滚洪流宪政共和
C.蓬勃发展工农运动
D.分崩离析满清统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题干“1913”、“挽联”和“南北党争”可以得到信息,1912年,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由宋教仁主持。国民党希望通过国会选举,重组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并在国会选举中获得参众两院大多数席位。为组织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1913年春,袁世凯指使部下刺杀宋教仁,故与宋教仁相联系的时势为宪政共和。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加强北宋政权的军事力量
B.解决北宋政权的财政困难
C.削弱北宋地方割据势力的实力
D.改革科举制度,扩大封建统治基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北宋政权的财政困难。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2000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下列思想家的观点与孔子最为接近的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康德
D.卢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康德的“人应该尊重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视他人为便利自己的工具”的观点与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接近。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投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这个故事主要说明
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
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
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题意体现了商鞅变法的成效,人民遵纪守法表明商鞅之法深入民心。BD与史实不符,C是导致商鞅出逃的原因。故选择A。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马丁·路德主张的“只要有信仰,即可获得救赎”的核心是
A.要求信仰自由
B.宗教个人主义
C.拒绝承认基督教
D.强调信徒间的平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