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表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单位:亿元
年份
| 工业总产值
| 重工业产值
| 轻工业产值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
1957
| 704
| 317
| 387
| 537
|
1958
| 1083
| 580
| 503
| 566
|
1959
| 1483
| 867
| 616
| 497
|
1960
| 1637
| 1090
| 547
| 457
|
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表中的数反映了工业总产值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产值上升较快,而轻工业仅是重工业产值的一半左右,农林牧渔总产值总体现呈下降趋势,而且不到工业总产值的一半,这说明1957年至1960年我国经济建设以重工业为重心,出现农、轻、重的比例失调的问题,其因是指导思想错误,故A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排除B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于一五计划时期开始,排除C项;D项“好转”说法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对一位历史人物这样评价:“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前进”。这个历史人物应该是(? )
A.哥白尼
B.哥伦布
C.但丁
D.培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材料中蕴含着近代自然科学开端于天文学革命的信息,而天文学革命则开始于波兰科学家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的创立,因此恩格斯评价的历史人物是哥白尼。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
A.大跃进时期的教育对该人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该人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该人成为教授至关重要?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该人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该教授履历中可以看出,他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和“上山下乡”运动,而“文革”后的恢复高考则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为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B正确。故本题B。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清代戴震说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 其谁怜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认为宋明理学有利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B.认为违背理学观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C.批判宋明理学对人的自然欲求的压抑、扼杀
D.批判清政府采用残酷的刑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大概意思为:酷吏依照法律杀人,后期儒家一理杀人;因为触犯法律而死的人,还有可怜他们的人,但是死在宋明理学之下的人,有谁来可怜他们呢。宋明理学用道德来约束人,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扼杀了人的自然追求,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自己的60多年。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存在很大差别。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有两种片面的观点:第一种是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第二种是在肯定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就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淡化改革开放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甚至认为改革开放以前30年比改革开放30年好。
请选择上述两种观点中的一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要求史论结合,推理严谨,表达准确。)(12分)
参考答案:
第一种观点:这种没有认识到前30年为后30年发展的奠基作用,过分夸大了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失误。(3分)
政治方面:新中国成立时确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后来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实践,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幅度提高,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3分)
经济方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经济基础。(如果还能从前30年成绩是主流,错误是支流方面说明,可适当加分。)(3分)
科技文化方面:扫盲教育 双百方针?两弹一星等成就为科技文化发展奠定基础(3分)
第二种观点:这种观点是对改革开放事业的反对或怀疑,过分夸大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3分)
政治上:拨乱反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逐步完善;(3分)
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3分)
文化上:科教兴国、普及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如果还能对后30年建设中的问题用辨证的观点谈认识,可适当加分。)(3分)
本题解析:解答此类论述题,需据题意解读材料,把握材料的主题,以明确解题方向;然后据材料的观点,迁移所学知识进行评述。解答时首先要归纳出材料中的观点,主要观点有:第一种:没有认识到前30年为后30年发展的奠基作用,过分夸大了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失误;第二种:这种观点是对改革开放事业的反对或怀疑,过分夸大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且言之有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