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85年,邓小平指出:“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本世纪内不能变,下个世纪的前50年也不能变。50年以后又怎么样?那时,中国同外国在经济上将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千丝万缕的联系怎么能断得了呢?”他的这一观点主要基于
[? ]
A.发展生产力
B.全球经济的整体联系性
C.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方针
D.消除“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
2、判断题 建国以来,党中央第一次纠正“左”倾错误的重要会议是
[? ]
A.遵义会议?
B.八届二次会议
C.七千人大会?
D.十一届三中全会
3、选择题 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世界形势判断的最大不同是
A.世界大战随时爆发
B.局部战争不断发生
C.霸权主义是战争的根源
D.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合作
4、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曾流行过一个口号:“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当时,有的国家领导人认为,中国将很快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出现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由于
[? ]
A.吸取了“大跃进”运动的教训
B.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D.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抗战初期,存在许多这样的议论。例如说:“中国武器和技术不如日本,战必败。”……淞沪会战时,有人说:“只要打三个月,国际局势一定变化,英美援助,苏联出兵,战争就可以解决。”……“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这是由中日双方强弱大小,进步退步,多助寡助等敌我之间矛盾着的基本特点决定的”。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论持久战》
材料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新民主主义论》《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论十大关系》。以上6部作品选自《毛泽东选集》,分别阐述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1)根据材料一回答抗战中存在哪些论调?这些论调会对抗战产生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材料二中的著作与毛泽东的三个理论对应归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