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①长城的修建是古代汉族王朝为防范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略掠夺而建,③王昭君出塞反映汉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钱穆在《秦汉史》中说:“要之汉初政局,大体因袭秦旧,未能多所改革。此由汉廷君臣,多起草野,于贵族生活,初无染习,遂亦不识朝廷政治体制。又未经文学诗书之陶冶,设施无所主张。而遽据政权,急切间惟有一仍秦旧,粗定规模。而其恭俭无为之精神,则实足以代表当时一般社会平民所要求,其所由与秦政绝异其趣者正在此。”钱穆认为汉承秦制的主要原因是: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此由“汉廷君臣多起草野、不识朝廷政治体制、未经文学诗书之陶冶”等字眼均足以证明汉承秦制的主要是因为汉初统治者大多出身平民,缺乏相应的知识、相应的学问才不得不继承秦朝的制度,另外,汉承秦制并不是一般社会平民所要求的,“恭俭无为之精神”才是一般社会平民所要求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承秦制的主要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
材料二
材料三 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材料四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封建官僚政治制度的重要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巩固封建统治整饰史治,维护封建社会稳定和反展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而且也为后世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秦,确立于汉,发展少隋唐,融合于宋元,完备于明清,形成了一系列颇具中国特色的机构职能和监察法规,切实起到了在国家机器运行中的制衡作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科学的内涵,因而在一定时期内曾起到抵制惰性力量、澄清史治的作用但。它归根结底是为巩固皇权服务的。
(1)材料一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中选拔官员的方式和主要标准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弊端?(4分)
(3)科举制度兴起于何时?与材料二相比有何进步?(3分)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秦朝在中央与地方设置的监察机构分别是什么?汉武帝设置什么官职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10分)
参考答案:
(1)察举制度。推荐。才学和品德。(3分)
(2)九品中正制。(2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有才学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得到任用。(2分)
(3)隋唐时期。(1分)打破了特权垄断,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2分)
(4)秦: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监御史(2分)
汉武帝:刺史(2分)
评价: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2分)
但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监察官员不履行社会职责,是皇帝的工具和耳目。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4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汉代察举制的分析与认识。首先要分析材料,结合材料“……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可知应是察举制,举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形式之一。联系所学及材料“……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回答标准。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魏晋时期选官制度的分析与理解。从图中一至九品的内容及所学可知应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度。联系这一制度的选拔标准、操作程序以及后来科举制实行的背景,进行分析归纳。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隋唐以后我国选官制度发展变化的分析与掌握。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候,改变了魏晋以来的选官方式,采取通过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的科举制。结合所学,从科举制 方式、标准等方面分析归纳其进步性。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分析与掌握。联系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可知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地方上设监御史,史称“秦有监御史,监诸郡”。汉代的时候,在地方上设立刺史以负监察之责。联系专制制度的特点、阶级性等分析回答“评价”。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监察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制度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谁的名句
A.范仲淹
B.柳永
C.李清照
D.辛弃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唐长安四年,监察御史肖至忠弹劾宰相苏味道后,御史大夫李承嘉曾责之曰:“近日弹事,不咨大夫,礼乎?”肖至忠却答曰:“故事,台中无长官。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得各自弹事,不相关白。若先白大夫而许弹事,如弹大夫不知白谁也!”李承嘉无言以对。由此可见唐代
A.监察权独立于行政权之外
B.监察官员不受长官节制
C.监察机构内部分工混乱
D.监察官员有独立奏事传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御史大夫为唐代中央监察机构,监察御史为地方监察机构,材料中史肖至强调监察御史弹劾官员不用告知御史大夫,说明当时的监察官员是相对独立不受长官节制的,所以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唐代政治·监察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商鞅变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