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10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仁”与“礼”;“民为贵,社稷次之,
① ②
君为轻”……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小题1】材料一中,①和②的主张分别是谁提出的?(2分)
【小题2】战国时道家、法家及兵家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3分)
【小题3】从材料二中提取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分。不得照抄原文)
儒学自西汉起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小题4】对于儒家思想我们今天应采取哪些态度?(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孔子。(1分)②孟子。(1分)
【小题1】道家:庄子,法家:韩非子,兵家孙膑。(3分)
【小题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主要原因:儒学适应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1分)
【小题1】今天,我们对于儒家文化和儒家思想既要继承其精华,如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注重民族气节,社会责任感等。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如君臣等级观念,男女不平等,专制思想等。(4分)
本题解析: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百家争鸣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和汉代儒学改造对儒学地位的影响。
【小题1】主要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代表。
【小题1】主要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代表。
【小题1】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的能力。
【小题1】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能够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一个失去了自身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漂泊无根的民族。”一个民族,没有文化作为精神支撑,就很难实现自立自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汉方闻此言,欲通使,(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语皆在《西域传》。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天子拜骞为中郎将,至乌孙,遣副使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摘编自班固《汉书·张骞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骞出使匿域成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骞的历史贡献。(9分)
参考答案:
(1)原因:利用匈奴与西域各族的矛盾;皇帝的信任和支持;西汉国力强盛;个人的优秀品格。(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为西汉抗击匈奴胜利创造了条件;加强了内地与西域各族的联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成为中西方和平友好交往的使者。(9分)
本题解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回答时主要结合材料“……月氏遁而怨匈奴。汉方闻此言,欲通使,(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归纳总结。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影响主要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反击匈奴、中外联系及中原地区与西域的联系等角度归纳总结,同时注意结合材料“……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天子拜骞为中郎将,至乌孙,遣副使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国古代著名的外交家?张骞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祈谷的地方, 其建筑“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最早把天、地、人的关系上升到理论并被统治者所接受的儒家人物是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黄宗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 B不对,孔子主张“仁”,孟子主张“仁政”,春秋战国时期,两人的主张都没被统治者采纳; C符合题意,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得到汉武帝的采纳;D不对,黄宗羲在明清之际批判君主专制。
考点:儒家思想发展演变
点评:儒家思想在历史上兴衰及其原因
1. 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冷落。原因: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这些主张在战国纷争的时代,无助于实现国家统一,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 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压制。原因: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阻碍历史的前进,必然会遭到压制。
3. 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处于“独尊”的地位。原因: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的地位。
4. 宋朝时期儒家思想被取代。原因:宋代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5. 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专制精神的支柱。原因:明清时期统治者为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愚民政策,培养忠实奴仆,采取八股取土的办法,科举考试在四书五经内命题,文体为呆板的八股文。这就使得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专治制度的精神支柱。
6. 维新变法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原因: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把孔子打扮成变革的先师,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以减少变法阻力。
7. 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受到抨击。原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了“尊孔复古”逆流,为复辟帝制摇旗呐喊。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传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这就严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时代政治、经济发展变化影响的产物。同时,新思想、新文化又推动了政治、经济新的变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中国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新的思想在孕育;同时,专制腐败的王朝政治、因循守旧的八股取士又严重阻挠着新思想的破土而出。在这样矛盾重重、风雷激荡的时代,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篇中宣称“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他们把传统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之际儒学发展到新阶段的具体表现。(6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传统儒学出现“新发展”的原因。(3分)(不得摘抄原文)
材料二 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应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的。也有人总结这场“自强”运动失败的原因为“布新而不除旧”。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改革者”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自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8分)
材料三 ……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变。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3)实现这次转折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3分)
参考答案:
(1)表现:主张工商皆本、反对君主专制、要求学以致用。(6分)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阶级矛盾尖锐。(任答三点,3分)
(2)主张:中体西用。(2分)学习西方技术,维护传统儒家的纲常礼教。(2分)
地位: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文化教育、近代思想和军队建设的近代化进程。(4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重新确立了正确的路线,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2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的新变化及原因的分析与掌握。回答“变化的表现”,主要依靠材料“……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反映的是工商皆本的思想;材料“黄宗羲在《原君》篇中宣称‘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反映的是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材料“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反映的是学以致用的思想。分析原因是主要结合材料“明清之际的中国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新的思想在孕育;同时,专制腐败的王朝政治、因循守旧的八股取士又严重阻挠着新思想的破土而出”归纳总结。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指导思想及内容的分析与掌握。依据材料“……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应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及所学归纳总结“主张”。对于“地位”主要结合洋务运动在近代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及其结果分析回答。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导思想的变化及影响的掌握。结合材料“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可知历史事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联系全会之后中国的发展变化及所学分析回答影响。
考点: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表现及原因;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西学东渐?中体西用;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