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三省六部制度确立于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度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的,能提高行政效率,能最大限度的减少皇帝决策的失误,但是,三省六部制度的本质却是皇帝加强皇权、分割相权的一个产物,所以既要看到三省六部制度的优点,更要看到三省六部制度的本质。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我国古代不少统治者十分注重制度创新,下列制度沿用时间最长的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据《金华集》记载,元朝在“生齿繁夥,物产富穰,水浮陆行”、“土赋居天下十六七”的江浙、湖广、江西地区设置了行省。据此判断,这些地区设置行省的主要意图是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对行省制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中“生齿繁夥,物产富穰,水浮陆行”、“土赋居天下十六七”等信息可知,元朝在江浙、湖广、江西地区设置了行省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经济地位重要,故选C,A、B是从军事和政治考虑,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江浙、湖广、江西地区不属于边远民族地区,故D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行省制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共14分).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我国古代各王朝都利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了管辖。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山东省为什么又称“齐鲁大地”?(2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哪一朝代对山东省的管辖?从中看出它们各采取了什么样的行政管理制度?(4分)
(3)元朝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在这种制度下,是如何加强对山东管辖的?(2分)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逐步完善有何积极作用?(4分)
参考答案:(1)在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山东省曾分封过齐、鲁两个诸侯国。(2分)
(2)西周和西汉前期。分封制和郡国并行制。(4分)
(3)行省制度。(1分)山东归中书省直接管辖。(2分)
(4)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4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和对地图的分析能力。由地图可知,齐鲁大地相当于现在的山东省。在西周时期,为了巩固政权,周武王实行分封制,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而周公子伯禽代表周公本人受封于鲁,功臣姜尚受封于齐。因此山东省又称为“齐鲁大地”。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和对地图的分析能力。由材料一“燕”“鲁”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由材料二“郡”“国”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这体现了西周和西汉前期对山东的管辖。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元朝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行省制度。除了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之外,地方设十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即陕西行省、甘肃行省、辽阳行省、河南江北行省、四川行省、云南行省、湖广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岭北行省。因此在这种制度下,山东归中书省直接管辖。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从经济、政治和民族关系等角度来回答。即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维护政治的稳定,国家的安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的行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逐步完善的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春秋时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
A.提倡一夫一妻
B.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
C.维护宗法制度
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毋以妾为妻”含义是不能将妾室更改为正妻,这是为了确保嫡长子继承关系不被破坏达到维护宗法制度的目的,答案选C,A B两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D是其所起的作用而非目的。
考点: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
点评:宗法制的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所以确定一条切实可行的原则也就成为继承权利的关键,“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原则在中国古代是主要原则,但各个不同王朝也因各自不同情形并未完全遵守这一原则。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