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有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76年10月在北京召开
B.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C.会议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D.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图片出现在

A.新文化运动时
B.五四运动时
C.中日甲午战争时
D.太平天国运动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19年, 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向大会提出的三点正义要求却遭到无理拒绝,北京学生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图为某国1919年对华进出口贸易分区示意图,该国是

A.日本
B.德国
C.苏俄
D.法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图表数据显示,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进出口明显高于华中和华南地区,结合所学知识,这是日本加紧对东北和华北地区的经济侵略的表现,故选A。
【考点定位】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英国学者麦克法夸尔说:“1949年是政权更替,1979年才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从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毛泽东高”。作者的观点主要是立足于
A.民主政治建设
B.思想大解放
C.发展生产力
D.推进全球化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1979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第一年,党和国家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走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据此作者的观点主要是立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故此题应选选C项。
考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点评:此题属于分析评价型选择题。此题型加强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而且题干所展观的内容多是中学教材未出现的结论,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而选项则多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回答这类选择题时,主要的不是凭借历史知识,而是依靠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较高的史学理论水平。主要搞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要根据题干的结论,分析与史实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辨析,同时结合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判断。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嘉树种木棉,天何厚八闽,厥土不宜桑,桑事殊艰辛。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诗中描述的现象最早可能发生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