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材料“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可以看出这是指的都江堰。故选A。B项是汉武帝时期建立的,是在关中地区;C项是在隋朝时期修建的,连接的是北京到杭州;D项是在河北。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材料一中使用的是藕犁进行耕作,材料二中使用的是曲辕犁,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从藕犁到曲辕犁反映出的是耕作技术的进步,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耕犁技术的成熟
本题难度:简单
3、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出现了交子。
——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吴自牧《梦粱录》
材料三: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此外,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1909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出现交子的原因。(2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4分)
(3)分析宋朝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的原因?(4分)
(4)比较材料三、四斯塔夫里阿诺斯和内藤湖南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3分)
参考答案:(1)铁钱体重值小,交子作为纸币使用方便;商品经济发展。(2分)
(2)表现:时间、空间均不再限制(答城市中坊市限制被打破也可);“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纸币的出现与大量使用;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出现;海外贸易发达;(4分任答四点即可)
(3)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重农抑商政策;文化专制(八股取士)及闭关锁国的趋势加强,难以使宋代的商业革命对后来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4分)
(4)同:都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1分)
区别:前者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 (1分) 后者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 (1分)
本题解析:(1)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材料一中的“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极为不便”可知原因之一是铁钱体重值小,交子作为纸币使用方便;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在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较快,也推动了纸币的出现。
表现:题目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所以从材料二的信息可以得出表现之一为时间、空间均不再限制(答城市中坊市限制被打破也可);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表现之一是“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可以得出纸币的出现与大量使用;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可以得出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出现和海外贸易发达。
(3)原因: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根据北宋之后中国历史的发展可以得出,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重农抑商政策;文化专制(八股取士)及闭关锁国的趋势加强,所以难以使宋代的商业革命对后来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
(4)同:由材料三中的“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和材料四中的“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可知其相同点是都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区别:根据材料三中的“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和材料四中的“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等信息可以知道其不同点是前者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后者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北宋商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影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经过春秋战国的演变,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成型。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明走向衰落,到近代出现了工业文明。
材料三 《天仙配》是我国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此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四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五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太湖地区农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2分)材料一认为这些措施导致了什么现象的出现?(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经济模式的演进过程。(3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其所反映的生产方式的特点。(3分)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在我国古代长期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1分)
(4)据材料四,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2分)为什么曲辕犁在江南得到推广?(2分)
(5)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其原因有哪些?(2分)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农耕技术发展缓慢的根源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2分)土地兼并现象(1分)
(2)过程:由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3分)
(3)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生产规模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分)
(4)特点: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2分)原因:操作较灵活方便,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使用。(2分)
(5)变化: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2分)原因: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剩余大量劳动力);养牛成本较高。(2分)根源: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2分,答中任意2点即可得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