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九)
2020-01-28 23:12:34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
出土省份
| 出土地点
| 陕西
| 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 山东
| 藤县宏道院、藤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 山西
| 平陆枣园
| 内蒙古
| 和林格尔
| 江苏
| 泗洪重岗、遂宁双沟镇
|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 C.汉朝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 D.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
2、选择题 “忽逢桃花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对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映封建时代人们的安乐和富足 B.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一种不满 C.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D.“世外桃源”当时只能是虚构的
|
3、选择题 被史学界称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的是 ( )
4、选择题 唐代诗人李绅作《悯农》二首,其中一首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反映出小农经济具有 ( ) A.分散性 B.封闭性 C.脆弱性 D.落后性
|
5、综合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和17世纪华南地域社会转型时期,粤闽交界因“山贼”“海盗”和“倭寇”空前活跃,而引致地方动乱的严重情势,乡村聚落出现了明显的军事化趋势,以宗教组织和民间神祭祀为核心的乡村社会组织重新整合……该地区“乡无不寨,高墙厚栅,处处皆然”的乡村景观。
——摘编自陈春生、肖文评《聚落形态与社会转型:明清之际韩江流域地方动乱之历史影响》
材料二 民情强悍,好勇斗狠,嗜利轻生。乡村聚族而居,烟户繁密。明末海盗纵横,民多筑围建堡以自卫,久而乡无不寨,高墙厚栅,处处皆然。其弊也,莠民藉以负固,敢于拒捕抗粮。官吏捕为难,半由于此。
——摘自冒澄《潮牍偶存》卷一
材料三 明、清两代,有些商业市镇、手工业市镇以及手工业——商业市镇,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城市经济职能都超过了作为传统政治中的县城,甚至府城(包括州城),从而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当时全国著名的四大镇,河南朱仙镇和湖广汉口镇地当交通要道,发展为商业市镇;江西景德镇和广东佛山镇以陶瓷、铸铁为基础,形成为著名的手工业市镇。……《广阳杂记》即记有:“天下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可见其经济地位已与府城、首都齐名。再如芜湖米市、无锡布市、南浔和盛泽丝市、清江浦、淮安、济宁及其张秋镇、武清的西河务和天津等,实际上都已成为当时的商品交换中心城市。
——摘自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
材料四 下表是1851年西欧部分国家城市化统计数据:
国家
| 英国
| 比利时
| 法国
| 德国
|
城市化率
| 50%
| 20%
| 42%
| 35%
|
——根据人教网材料整理
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就业机会较多。在“向外吸引劳动力”的政策支持下,英国外来移民也逐渐增多,大量涌向城市,促进了英国城市化。……到了1860年,城市化程度提高,来自全世界的人才涌入英国的城市,有德国人瑞士人法国人、希腊人和犹太人等,他们一般前往城市,特别是伦敦等大城市。这些人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熟练的工作经验,带动了英国的城市化。
——摘自马丹霞《浅谈英国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请回答:(1)从材料一、二中归纳出1

6、17世纪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