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入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对应正确的是
A.朱熹:发明本心
B.陆九渊:格物致知
C.王守仁:致良知
D.程颐、程颢:心外无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A应是王阳明;B是朱熹;D是王阳明;所以C正确而。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
图1?图2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何历史作用?(6分)
(2)1924年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这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2分)
(3)材料二反映毛泽东为中国民主革命提出了什么具体的革命理论?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哪次会议确定其为党的指导思想?(4分)
(4)材料三反映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哪一重大理论的发展过程?其中用什么构想成功解决了港澳回归问题(4分)
参考答案:(1)资本主义发展或答民主。(2分)三民主义。(2分)作用:为辛亥革命提供理论指导;(2分)
(2)新三民主义(2分)
(3)工农武装割据(或答星火燎原、农村包围城市)理论。(2分)1945年中共七大。(2分)
(4)邓小平理论。(2分)“一国两制”(2分)。
本题解析:本题整体的难度比较低,基本上属于教材内容的识记。
(1)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此时资本主义属于上升时期,所以“世界潮流”指的是资本主义发展或答民主,结合教材的知识,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这一思想历史作用可以从之后的辛亥革命、民主革命去分析。(2)根据教材的说明,1924年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3)结合图片反映的时间信息,材料二反映毛泽东为中国民主革命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抗日战争时期1945年中共七大会议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4)根据图片的人物,反映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过程,其中用“一国两制”成功解决了港澳回归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各项明显符合法家主张的是( )
①仁者爱人,君轻民贵 ②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③兼爱非攻,节用尚俭?④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首先明确法家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严刑峻法,再分析各个小项,“仁者爱人,君轻民贵”是儒家思想,排除①,“万物虚无,祸福相倚”是道家思想,排除②,“兼爱非攻,节用尚俭”是墨家思想,排除 ③,“以法为教,今必胜昔”体现的是法家思想,所以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主要思想的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
——欧阳修《新唐书》卷四三
材料二?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依据这个总原则和大前提,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利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民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志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这就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乌兰夫《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报告》
材料三?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香港基本法。……《基本法》共160条,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体现,其原则精神是:主权原则;一国两制原则;保持香港稳定的原则;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
——汤应武《1976年以来的中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特点(3分)
(2)写出“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得到正式确认的标志。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中所述制度在主要目的上的共同之处。(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一国两制”是怎样协调国家与地方利益的?(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这三项制度的创新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参考答案:(1)特点:民族地区需接受中央政府管辖;民族地区在政治和经济上有高度自治权;是中央政府对民族地方的一种间接统治形式。(3分)(2)标志: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共同之处:保证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巩固国家统一;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4分)(3)国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中国对香港的主权。 地方:保持香港的稳定和高度自治。(4分)(4)既坚持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又适当兼顾地方利益;实事求是,从具体实际出发;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