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材料一:台湾地区于2003年11月28日凌晨通过了所谓“公民投票法”。该“公投法”否决了有关针对所谓“国旗、国号、国歌、领土变更、主权”等事项进行“公投”及“制宪会议”的内容,但某些条文也为“台独”分子进行分裂国家活动留下了隐患。
材料二 2003年12月9日,温家宝访美时指出,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我们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我们尊重台湾人民的民主要求,但台湾当局假借民主、搞所谓“防卫性公投”,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对这种分裂活动,我们绝不能容忍。维护台湾地区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两岸人民的利益。只有坚定不移地反对“台独”,才能维护台湾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会放弃和平的努力。
请回答:
(1)分析说明为什么解决台湾问题要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
(2)分析说明“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会放弃和平的努力”。
(3)你如何看待台湾“公投”?
参考答案:(1)香港、澳门回归后的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用它来解决台湾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一国两制”方针的落实,既坚持了一个中国的原则,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又充分尊重了世界和平和中国历史和现状,是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两岸统一的最好方式。
(2)实现国家的统一,无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武力方式。用和平的方式,可以避免战争带来的社会动荡,不损国力,不伤民心,是人民的共同心愿。因此,我们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3)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性质,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台湾当局推动“公投”,是在挑战“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其目的是为了搞台独,企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不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违背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愿望,是绝对行不通、也是我们坚决要反对的。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以及对时事政治的了解和关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材料一反映了台独势力的猖獗,材料二表明了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一位欧洲著名学者指出:“我们已经很难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欧洲是否算是统一。从形式上来看是没有,如果从实质内容来看,他们已经有了共同的认同。统一的国家要做的事,他们不已经在做了吗?而且做得比主权国家还好”。此学者的核心主张是(? )
A.建立政治、军事一体化的欧洲
B.欧盟是超越主权国家的区域实体
C.建立经济全球化对欧洲更重要
D.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正确潮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察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从题干的表述中可以知道,反映的是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及效果。虽然形式上不是一个主权统一的国家,但在经济上已经“做得比主权国家还好”,如欧元的启用等。并且向政治一体化迈进。A、D明显错误,C与题意无关。故应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53年开始实行的三大改造,其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个体手工业者互助合作
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联系史实可知,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A、B、C三项均值触及到其中一个方面的内容,故不能选。因此此题应选D项
点评:三大改造要注意其实质与评价:三大改造的实质:把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社会主义革命性质。评价:①积极:建立起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改变了国家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制度,为工业化发展开辟道路;②消极:改造过程中出现冒进、过激行动,所有制形式单一,超越了生产力实际。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竹简一千多支,秦简中有关于《田律》《仓律》《徭律》和《戍律》的记载。这证实了下列哪一史料记载的正确性
A.《汉书》“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B.《史记》“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
C.《礼记》“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D.《韩非子》“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对史料的运用与论证能力。很明显,文物与文献记载相一致的,只有《史记》。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4分)从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到今天,儒家学说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
材料一:
? ?
?
图1孔子 ?图2董仲舒?
(1)图中二位历史人物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指出其主要观点?(4分)
材料二: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二程遗书》
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
(2)材料二、三在思想上有何相同点?(2分)
材料四:“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外无事,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3)材料四与材料二、三的思想又有何不同?(2分)
材料五:?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4)根据材料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政治思想,并指出其对后来历史发展的影响?(4分)
(5)儒家思想在现代重新受到重视的原因有哪些? (2分)
参考答案:
观点:孔子主张“仁”和“礼”(2分);董仲舒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可得分);(2分)
(2)理为万物的本原和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封建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伦理纲常,也是天理。(答出一点即得2分)
(3)王阳明认为天理即本心。(程朱理学以外在的“理”为宇宙的本体)。(2分)
(4)观点: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君平等臣”等思想。(2分);
影响: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2分)
(5)原因: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类文明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扬、改造儒家文化能够促进个人道德修养;有利于社会稳定、甚至国际和平,能够推动人类社会和谐、持续发展。(每一小点1分,总分不超过2分)
本题解析:(1)图一是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性的观点是仁和礼,主张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而图二是董仲舒,是西汉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立了新儒学,建立了一整套天人感应的理论。(2)二程与朱熹都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重要派别,主张历史世界的本源,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伦理道德。(3)材料四是陆王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主张心是世界的本源,提出了致良知的主张。(4)从材料“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以看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是早期民主的倡导者,对近代的民主革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5)儒家思想自西汉时期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现今中国仍然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一些精神到现在仍然有指导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