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是
A.《诗经》
B.《离骚》
C.《桃花源诗》
D.《木兰辞》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国注重同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主要是为了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B.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扩大国际影响
C.推动国际经济合作,构建和谐世界
D.争取和平环境,推动经济建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东西方贸易通道的改变
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
C.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工商业城市衰落,英国、荷兰等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起来。B、C、D均与史实不符,故选A。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点评: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有:1、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被称为地理大发现,证明地圆说的正确性;2、结束了世界彼此孤立的状态,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导致欧洲社会的重大变革: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4、加速西欧封建制度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历史学家徐中约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略了。”这里所说的“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收回利权运动
C.实业救国
D.不缠足运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持续了约三十五年”、“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只采纳...实用价值的东西”等信息词,可以判断这场运动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的一场近代化尝试。依据所学,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它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故选A。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问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材料中“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自给自足
B.男耕女织
C.精耕细作
D.集约经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住阐述了古代中国农业土地、种子、肥料等方面的内容,结合已学知识分析可知材料主要阐述了在有限的土地之下精耕细作的方式,C符合题意。A是大规模集体协作的方式,是粗放式的生产方式;B是小农经济的特点;D说法不合史实,因为集约经营在古代并未产生,它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出现的。所以正确答案为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农业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