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垫发柴米银钱,向各店领布发碾。每匹工价银一分一厘三毫,皆系各匠所得……”这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故此题应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某同学在写历史小论文,其中涉及“明清商业活动不断冲击着官府重农抑商”这一论点,下面能作为他写作的论据的是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明朝中叶江南手工业部门“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开始出现,不是普遍现象,A错误。B宋朝时期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放宽,市坊界限打破,经营时间也被打破,出现“夜市”。 C是在明清时期出现; D是在东晋南朝时期出现农村民间集市“草市”;排除ABD。因此选择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工商皆本。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清朝实行"更名田"和"摊丁入亩",其共同作用是
①缓和了阶级矛盾 ②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③调整了生产关系 ④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解答此题要求对"更名田"和"摊丁入亩"的内容和影响准确掌握,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题中①③④是两者的共同点,②所述不适合"更名田",因而正确答案是C项。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所以对此理解正确的就是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土地兼并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1分)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直接关系到普通百姓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近年来,更是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末年,松江“名园错综,交衢比屋,求尺寸之旷地而不可得”,置业者为了争一小间瓦房,“宁挥千金而不恤”……进入嘉庆年间,安徽的布商来松江置业,浙江的米商来松江置业,安徽的出版商来松江置业,从乡下到松江打工的织工和皮匠蜂拥而至,使得原来卖不掉的房子,“今则求售不得”。
——《明清时松江房价》2009年4月27日载于深圳商报第4版
(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时期松江地区的什么经济现象(2分)?这一现象对明清社会发展可能会导致哪些影响(4分)?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是环境恶化、居住拥挤的重要原因。从工业区多数劳动居民的家居中,可以看到几乎原始的生活痕迹……工人居住的拥挤程度和住房的低劣情况令人触目惊心。在利物浦市,尽管这里的商业发达,堪称繁华富足,可是工人们只能生活在肮脏的环境中……居住在里面的几乎都是贫穷的工人家庭。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的日常生活》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 第361期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时期造成英国工人居住条件较差的原因?(3分)
材料三 1987年,深圳率先出台了新的房地产政策——房地产使用权可以交易,实质上突破了当时计划经济条件下房子只能由政府分配的局面……并逐渐向全国推广。
……
1992年,万科、保利、恒大等地产公司相继成立。
——根据互联网资源整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深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房地产改革的策源地?(4分)1992年,房地产公司相继成立的社会原因可能有哪些?(4分)
材料四 2003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境外热钱的大量流入等因素的影响下,国内房价开始出现爆发式的增长,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不断……房地产行业规范性、结构性调整将藉此深入展开。
——根据互联网资源整理
(4)材料四认为当今国内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证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发展中国家应如何面对?(3分)
参考答案:
(1)民众争相购房置地,房价走高。(2分)影响商业资本积累,不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普通市民居住条件较差,生活质量受到影响。(4分)
(2)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环境恶化;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因遭受剥削日益贫穷(3分)
(3)深圳最早被确立为经济特区,是对内改革的试验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十三大召开,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出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靠近港澳台,思想观念相对开放,善于吸收国外优秀经验;深圳人民长期以来具有勇于探索富于创新的精神(任答两点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改革目标。(4分)
(4)人民币升值,境外热钱的大量流入。(1分)反映了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受到挑战。积极应对,趋利避害。(3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求尺寸之旷地而不可得”、“置业者为了争一小间瓦房”、“宁挥千金而不恤”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归纳出,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出现的经济现象,可以这样解读:民众争相购房置地,房价走高。这一经济现象给明清社会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认识:?民众因购房置地,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从而不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房价、地价被“哄抬”,导致普通市民根本买不了,从而居住条件较差,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等。
(2)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环境恶化、居住拥挤”、“只能生活在肮脏的环境中……居住在里面的几乎都是贫穷的工人家庭”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归纳出,工业革命时期造成英国工人居住条件较差的原因,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给予认识:?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环境恶化;?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因遭受剥削日益贫穷等。
(3)根据材料三关键信息“实质上突破了当时计划经济条件下”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深圳能够成为中国房地产改革的策源地,势在必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深圳最早被确立为经济特区;?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深圳靠近港澳台,思想观念相对开放一些;④深圳人民长期以来具有勇于探索富于创新的精神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1992年,房地产公司相继成立,主要归结于:?1992年春天,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992年下半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根据材料四关键信息“人民币升值、境外热钱的大量流入等因素的影响下”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归纳、概括得出,当今国内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即人民币升值,境外热钱的大量流入等。这反映出,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受到挑战。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我们唯有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应对,做到趋利避害,尽最大努力维护本国经济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及其缓慢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积极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现代科学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