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国的资金积累率由1952年的11%上升到1957年的20%,这种罕见的积累率使中国可以进行固定资本的大量投资。出现这一变化的政策原因是
A.土地改革
B.过渡时期总路线
C.双百方针
D.大跃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中的“资金积累率由1952年的11%上升到1957年的20%”可知这是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发生的经济领域里的巨大变化,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新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反映了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下列各项最能反映国际关系格局趋向多极化的是
A.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亚非会议
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在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进程中广大发展中国家给以了重大支持和帮助,这表明第三世界力量的崛起和美国孤立中国外交政策的失败,自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以来,第三世界国家对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了有力冲击,多极化趋势日趋形成,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均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前中期,多极化趋势还未形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图是1909年《民呼日报》刊载的一幅题为《各国联合龙灯大会》的漫画,它表达的主题是

A.帝国主义侵夺中国铁路权益
B.清末铁路都由欧美列强兴建
C.近代铁路技术装备依赖西方
D.晚清时期中国进入铁路时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画中的龙灯由火车头和车厢组成,操纵者是英、法、德、美、俄、日等帝国主义列强,前面举着宝珠的是清朝政府,车头上冒出的蒸气由“中国铁道现状”几个字组成。此画以“耍龙灯”作比喻,揭露帝国主义烈强对中国铁路主权的控制,同时也暴露了清王朝适应帝国主义需要出卖国家主权的对外政策。因此A项符合题意。通过收回利权和保路运动可知,民族资产阶级也参与了铁路兴建,并非全由欧美列强兴建,因此B项不符合题意。漫画并未充分体现中国铁路技术装备对西方的依赖性,C项不是漫画主题。图片的主体是帝国主义,而D项表述不能完整反映材料信息,故D亦可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图为欧洲联盟会徽,欧洲联盟成立的标志是、

[? ]
A.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
B.欧共同体?
C.“马约”得到欧共体成员国的批准,并生效?
D.欧元的启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这句话应出自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康熙帝
D.北魏孝文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