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座右铭的范仲淹为革除北宋时弊,主张改革。其改革主张的核心是?
[? ]
A.精简军队?
B.轻徭薄赋 ?
C.整顿吏治?
D.限制“恩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既能变通则成长久之业,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制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然则欲正其末,必端其本,欲清其流,必澄其源。?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材料二?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儒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在乎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范仲淹所谓“经济”,即指本于儒家的“经义”或“经旨”而经国济民)。……进士先策论而后诗赋;诸科墨义之外,更通经旨。使人不专辞藻,必明理道,则天下讲学必兴,浮薄知劝,最为至要。……其考校进士,以策论高、词赋次者为优等,策论平、词赋优者为次等。诸科经旨通者为优等,墨义通者为次等。已上进士、诸科,并以优等及第者放选注官,次等及第者守本科选限。?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朱熹在《伊洛渊源录》中定周敦颐为道学之开山,但又论:“本朝道学之盛……亦有其渐,自范文正以来已有好议论,如山东有孙明复,徂徕有石守道,湖州有胡安定,到后来遂有周子、程子、张子出。故程子平生不敢忘此数公,依旧尊他。”
——《朱子语类》
(1)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范仲淹认为当时社会存在哪些严重问题。(6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指出范仲淹的具体改革方法及其作用。(9分)
参考答案:(1)政府机构臃肿(官员冗滥),吏治腐败;人民生活困难;外有少数民族的威胁(6分)
(2)重视儒学,关注民生(2分)改革科举考试制度和官吏任用制度(2分)指明了宋代经学即“道学”或“理学”的方向,推动了儒学复兴(3分)对王安石变法起到奠基作用(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夷狄骄盛,”可提炼出答案要点:外有少数民族的威胁。“民困于外”可提炼出答案要点:人民生活困难。“官壅于下”可提炼出答案要点:政府机构臃肿(官员冗滥)。
(2)“以儒义取诸科”可提炼出答案要点:重视儒学,推动了儒学复兴。“经国济民”可提炼出答案要点:关注民生。范仲淹的作用是:对王安石变法起到奠基作用,这个要点是教材上讲到的。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
A.募役法和保甲法
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
C.将兵法和均输法
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与生产有关的是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青苗法使农民的种子有保障,农田水利法使土地面积扩大,可灌溉的水源增加,有利于农业增产,选B;其他各项都有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作用,但与生产无关,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
A.增加税收
B.整顿军队
C.富国强兵
D.科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一方面增加财政收入,另一个方面加强军事力量。故选C。AB项是说了一个方面;D项不是主要的内容,主要是为变法筹备人才的。
点评:宋太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也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分化事权带来的冗官局面;招募士兵无限度带来的冗兵的局面,从而带来的费用的提高。到了北宋中期,造成了严重的财政危机。王安石变法就是在这中背景下进行的。考试中也往往考查的是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目的和影响等。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就是理财强兵上。包括: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保马法等,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但是遭到了大官僚的抵制最终失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中期的著名官员)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兵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冠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疏》
材料三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弈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
——《续资治通鉴长编》
(1)依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说明赵翼、范仲淹、王安石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夷狄”和“寇盗”各指什么人?据此说明范仲淹的基本立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赵翼提出了冗兵、冗官、冗费的弊端;范仲淹则指出北宋官僚机构庞大、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王安石认为北宋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国家财政困难。
(2)“夷狄”指辽和西夏;“寇盗”指起来反抗的农民。范仲淹站在汉族地主阶级立场上维护北宋统治阶级的利益。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