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对城市化的这种抑制在1960年发展到完全的反城?市化,确定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在1949 -1979年间,城市化率年均增长只有0.28个百分点。? 1949 ~ 1979 年间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崩溃,生产力水平低
B.1959 ~1961年经济困难,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困难
C.“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D.计划经济体制的阻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了1949--1979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政府推行的抵制城市化的政策的阻碍。依据所学,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体制逐渐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故本题选D。A、B、C三项只能反映某个时期的原因,不能从整体上反映1949--1979年发展缓慢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
[?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彻底清除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
B.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C.贯彻改革开放的战略
D.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中央政府这一做法,实际是在改革农村基层行政机构设置,建立村民委员会,扩大基层民主,从而清除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但深究其根本目的,所做的这一系列举措都是为了发展农村经济,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所以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实际是考查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注意各个选项的不同层次和深度,A、C、D是对题干内容较表层的解释,B项才是最深入的目的。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图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 ?
①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②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成分占有较大比重
③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④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图一 粮票

图二 股票
[? ]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配给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