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下令禁止缠足,并指出缠足致使“四万万人变成无用之物,必将使民族衰落”。材料反映出清末移风易俗具有明显的
A.民主色彩
B.革命色彩
C.封建色彩
D.政治色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材料“清光绪二十四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下令”说明这是清政府的行为,体现了政府的政治行为,与革命无关,而且此时下令的是封建社会的政府,和民主没关系,也与封建色彩无关。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秦王嬴政读韩非子的书,感叹曰:“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你认为嬴政发此感慨最主要原因是(?)
A.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
C.韩非子认为今胜与昔,“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D.韩非子提出“富国以农”,认为耕可得以富,战可得以贵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韩非著作吸收了儒、墨、道诸家的一些观点,以法治思想为中心。他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经验,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被称为法家之集大成者。符合了秦王统一六国的需要。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商务印书馆编印的《中国近代史》中指出:“自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以来,纵观中国民族工业的成长,经历的是一条曲折发展的道路。”造成民族工业成长道路曲折的主要原因有(? )
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掠夺
② 中国社会自然经济的顽固与强大
③ 近代中国政府始终不支持民族工业
④ “重农抑商”思想一直是中国近代主流思想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考查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掌握的知识可知③④的说法错误,由此判断A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如图,某学校历史探究小组自己绘制了以下一组图片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历史某专题的辅助材料,那么对图中“树苗”的隐喻最恰当的理解是 ( )

A.思想解放
B.民族工业
C.列强侵略
D.大众传媒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民族工业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产生,像在春天萌芽;在甲午战后和一战期间得到快速发展,像夏天成长;抗战时期遭到日军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剥削压制,像秋天一样摧残;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到官僚资本的更大的压制,像冬天那样衰败凋落;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使之迎来新的春天。故选B。其他项均不符合图片题意。
点评:民族资本主义是考试的重点,主要体现在民族工业的产生、初步发展、繁荣时期、衰落时期这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等几个方面。需要把握。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01年,中国作为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东道主,为APEC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2003年,中国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04年东南亚海啸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大力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以下对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地区事务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B、创造和平环境,促进亚太国家的合作共赢
C、推动亚太地区各国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
D、联合亚太各国,向美国的主导地位发起挑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