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本题主要考查哲学家王夫之关于动静关系的朴素辩证法。其大意是: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状态。运动和静止是气化过程中呈现的两种状态,而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因此,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与题意相符。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其余ABC三项均不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某校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使用了如下台词:“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这一台词体现了哪一学派的思想 (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说明作者认为统治者应该实现轻徭薄赋和无为而治的统治策略,所以这符合道家学派的政治主张,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均主张积极有为的政治统治策略。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学派的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这句话表达了“人人皆可以为圣”的圣人观,甚至有蔑视“圣人”之嫌。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陆九渊也是理学大家,亦不会。黄宗羲主要是批判君主专制,也不大可能。唯有离经叛道、与正统思想对着干的李贽才有可能。李贽的这句话继承发展了孟子的“人人皆可为尧舜”和王阳明所说的“满街皆圣人”。故选B。
考点:明清批判思潮
点评: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出现了一股要求个性发展、反对宋明理学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有明代的李贽、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等。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顾炎武的主张:反对宋明理学、主张经世致用。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孔子对鲁国大夫季氏说:“八佾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在孔子看来,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其:
A.“仁政”的主张
B.“爱惜民力”的主张
C.“王道”的主张
D.“克己复礼”的主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在春秋战国这一社会转型期,下列现象或价值观最可能在社会上盛行或被默认的是( )
A.争功逐利
B.仁义道德
C.礼乐教化
D.无为而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处于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法家思想最为上层统治者所看中,因为其主张迎合了统治者发动争霸和兼并战争的需要,争功逐利也成为士大夫效仿的目标,答案选A,B C两项是儒家的思想主张, D是道家的思想主张。
考点: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
点评: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思想之一,其主张“以法治国”和加强君主权力,成为战国时代最受欢迎的学说,但由于忽视道德的教化功能和作用并主张用严刑峻法镇压民众,导致民众的不满,故在秦代以后丧失主导地位,让给了儒家思想。但中国自汉代以后的统治者多采用儒、法、道三家思想杂糅而用之。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无产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