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②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③ 参加万隆会议 ④ 中日建交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③是1955年①是1971年②是1972年2月,④?中日1972年9月。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标志着中国铁路诞生的是下列哪条铁路的建成
A.吴淞口——上海
B.唐山—胥各庄
C.北京—山海关
D.北京—天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中国近代铁路交通发展演变的特点:
(1)从时间上看,开始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一时期的西方国家。
(2)从发展水平看,受到封建顽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排挤,加上政治腐败,发展缓慢。
(3)从地域看,近代铁路交通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及大城市,西北、西南发展缓慢。
(4)从作用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时间
| 厂数(家)
| 创业资本数(元)
| 工人人数(人)
|
1913年
| 698
| 330,824,000
| 270,717
|
1920年
| 1759
| 500,620,000
| 557,622
|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表格数据中可明显看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企业数量显著增加,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这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创造了阶级条件,故选D,A 项说的是洋务运动;B项说法不符合事实;C项说的是公车上书事件。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比较”是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文件
| 产生的背景
| 主要内容
| 历史地位或评价
|
《共同纲领》
| ①
| 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形国家的架构
|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
1954年宪法
| 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
| ②
|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1982年宪法
| 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 规定我国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 ③
|
A.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①新中国成立后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D.①三大战役胜利?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1949年9月《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和1982宪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和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共同纲领的产生的背景是解放战争的胜利;1954年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BD项说法都是错误,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采用排除法,故选A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认为“君权神授”、黄宗羲则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儒学思想家的观点前后矛盾
B.三种主张都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真实反映
C.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D.三种主张都发展了儒家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孟子、董仲舒和黄宗羲都是儒学思想家,由于他们所处时代的不同,在对君主专制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是对儒学的发展,所以A项不准确;董仲舒生活于封建社会的早期,不是社会转型时期,B项错误;孟子虽然提出“民贵君轻”,但并未否定君主专制,C项错误。故选D。
点评: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