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政府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但美国对于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继续采取敌对态度。根据上引材料,以下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评价中错误的一项是
A.该政策是为维护国家利益而做出的正确选择
B.该政策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治企图
C.该政策有利于当时增强中国政治实力和国家安全
D.该政策导致了中国与西方关系的长期对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给尼克松的备忘录中表示:“我们对中国采取主动行动的最大好处也许就是对苏联的影响”。美国“对中国采取主动行为”的意图是
A.扭转与苏联争霸的不利局面
B.促使日本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C.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D.促进国际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内容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主动行动与苏联有很大关系。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二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多个国际性和区域性组织的领导者。美国参加的组织不包括
A.世界银行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洲联盟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和1993年《哥本哈根协议》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共同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欧洲联盟。欧盟建立有利于构建
[? ]
A.区域统一的世界?
B.多元并存的世界
C.欧美协作的世界?
D.欧美均衡的世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有人说“30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后方去;40年代,到辽沈去,到平津去,到长江对岸去;50年代,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60年代,到山上去,到乡下去,到贫下中农当中去。”对以上解读正确的是
①30年代中国社会从阶级矛盾为主过渡到民族矛盾为主?
②40年代中国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③50年代中国工业化已经实现?
④60年代国民经济遭破坏,城市就业出现困难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归纳,由“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后方去”可知30年代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到全面侵华,中国社会从阶级矛盾为主过渡到民族矛盾为主, ①符合史实;由“到辽沈去,到平津去,到长江对岸去;”指的是40年代中国的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排除②;50年代中国海没有实现工业化,一五计划只是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排除③;60年代由于文革是国民经济遭到破坏,城市就业出现困难,④符合题意。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