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法战争中,清军在军事上处于被动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清军的武器装备落后
B.法军首先发起进攻
C.清朝海军实力不如法国
D.清政府采取“不可衅自我开”的妥协退让方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可逐项分析,A项虽然对战争有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B项也不正确,战争的攻防是可以变化的;中法战争主要在陆地上进行,C项也不恰当;清军处于被动的原因只能从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方针中寻找,正是这个错误的方针,使得中国在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情况下,最终不败而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为人君者,取象于天”。该语应出自
A.《论语》
B.《韩非子》
C.《春秋繁露》
D.《荀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的观点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故C项是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上述引文表明他轻徭薄赋的根本目的是:
A.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B.维护唐朝的封建统治
C.解决百姓的温饱
D.使社会经济尽快恢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朝相关知识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是为了维护唐朝的封建统治。所以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B是君权神授思想,C是三纲五常思想;“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说明董仲舒认为,一个国君的统治是由于天命,这就为君王行使皇帝的权威有了合法的根据;但同时又对君王的权威施加了某种限制:皇帝必须时刻注意上天的喜怒表现,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汉朝的皇帝和此后历朝的皇帝,每逢天灾时,都程度不等地要省察自己执政的表现,刻责自身,谋求改进。因此选D。
点评:从高考的角度看,要关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汉代的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即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中制作了图表。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A.西方宪政史
B.国际工人运动史
C.世界市场形成史
D.启蒙思想演变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图表中1689、1787、1871以及1875年分别是《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以及《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反映的是西方代议制发展历程,故选择A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