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孟子对梁惠王说:使百姓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亦。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亦。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亦”。孟子的上述言论没有反映出
A.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B.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C.客观反映了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
D.站在平民立场,提出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结合教材中“孟子认为‘不以仁政,无以治天下’”可知,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因此D明显不正确。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知,ABC都是正确的。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史记·商君列传》载太史公曰:“商(鞅)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从个人品行的视角评价,有失偏颇
B.以主观情感评价,忽视对实效考察
C.从生平实绩评价,基本上符合史实
D.立足于道德评价,有明显的主观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商(鞅)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从个人品行、道德的角度对商鞅进行了评价。故A、B、D三项说法正确;C项说法与材料不符。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读“1955—1983年浙江省粮食总产量变化曲线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两次高峰的出现都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两次低谷的出现都与“左”倾错误的发展有关
C.第一次高峰时废除了农村土地私有制
D.第二次低谷时农村土地实行了国有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图片可以看出,第一次高峰是在1958-1959年间,当时是农业领域的大跃进运动时期,高峰时浮夸风的体现(“左”倾错误的表现);第二次高峰是在1983年及以后,这是因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导致的;第一次低谷是在大约1959-1961年间,这是因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导致的农业产量下降(推行“左”倾错误的结果);第二次低谷是在1967-1968年间,当时正值“文革”期间,由于干部群众都在停产闹“革命”,所以农业产量下降,也是“左”倾错误导致的结果。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如图,下列图片中所显示报告出现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B.解放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大革命时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论十大关系》是1956年毛泽东在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经验和苏联建设的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必须注意和要调整的十对关系。故选A。大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阶级矛盾是第一位的矛盾;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为第一位的矛盾,需要集中力量解决这样的矛盾。因此BCD错误。
点评:《论十大关系》体现了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也需要了解。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3年的惩罚性关税。就此事件,厦门某中学展开《美国——开历史倒车》的研究性学习。能论证该课题的最有效材料是
[? ]
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D.《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协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