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德国、日本在19世纪末都迅速崛起为区域性大国,其不同之处是
A.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B.两次工业革命的交叉进行
C.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D.对外战争获得巨额赔款
2、判断题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日本明治政府决定? (? )
A.废藩置县取消特权
B.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C.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D.承认土地私人所有制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早期)商业还继续处于依附的地位,从经济上来看,它是依赖于政府的。政府鼓励商业着眼于使日本拥有有效地近代基础,以抵制外国的压迫(另一只眼睛还盯着未来的征服事业),同时也给骚乱的农民提供一种职业。
——巴林顿·摩尔《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
材料二: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意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治早期日本发展工商业的目的和特点。(4分)
(2)结合日本19世纪下半期改革的相关史实,说说日本是如何“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他们创造了怎样的“神话”?(6分)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得我国无用之物,而失我国有用之宝,导致奢侈淫逸,失我国有用之货,缺衣食之资,器用之本。
材料二:夫以战为主者,锁国之策;以和为主者,航海通商之策。以国家大计言之,欲与发展雄图而驭四夷,非航海通商又何之耶?如仍闭关锁国,坐以待之,则势屈力缩,非之又何待耶。
材料三: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材料四: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应该强搬硬套,吸收外国文明……当取则取,当舍则舍,……才能调合适宜。
——以上材料均引自《日本政治史》
回答:
(1)对比材料一、二、三指出,材料二比材料一的进步之处、材料三对材料二的继承和发展。(8分)
(2)材料四是对待外国文明在方法论上的主张是什么?这对日本历史发展有何影响?(4分)
5、判断题 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给日本社会各阶层带来的影响有( )
①农民更加贫困,生活更加困苦
②某些生产和经营生丝、茶叶等的富裕农民、工场主和商人经济实力有了增长
③某些大名开始进行自强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