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五)
2、选择题 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的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从这段描写中获得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有 3、选择题 图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 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
4、选择题 某生分析下表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时间 | 农业税(万贯) | 非农业税(万贯) | 农业税:非农业税 |
至道末年(997年) | 2408.1 | 1567.7 | 60:40 |
天禧末年(1021年) | 2641.2 | 3874.0 | 40:60 |
熙宁十年(1077年) | 2021.3 | 5117.2 | 28:72 |
5、选择题 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指出:晚明时期,即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生产的白银30000吨,日本生产的白银8000吨,两者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7000或10000吨。在那一百年间,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中国贸易顺差。对这一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欧洲不是世界经济发展水平领先地区
B.贸易结果是贸易各方生产水平、经济实力的体现
C.刺激了中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的太湖流域与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繁荣
D.在近代西方工业化成功以前,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高频考点《近代中国的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