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郑观应(1841-1921年)年谱节选
1858年,在上海学商,先后在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任买办
1878年,李鸿章委托郑观应筹办上海机器织布局
1882年,出任当时几至不能维持的轮船招商局帮办
1891年,任开平煤矿粤局总办
1894年,出版《盛世危言》,提出了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方案
材料二?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记载:“考日本东瀛一岛国耳,土产无多,年来效法泰西力求振作,凡外来货物悉令地方官极力讲求,招商集股,设局制造,……”。《盛世危言》问世之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一触即发之时,国内的民族危机感极重,该书出版后随即轰动社会并以极快的速度传播。
(1)据材料一,概括郑观应历史活动的主要特点。(6分)
(2)据材料一、二,概述郑观应经世取向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这种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9分)
参考答案:
(1)由买办起家;积极参与洋务活动;探索救国道路。(6分)
(2)变化:由参与洋务活动到制定改革社会的方案。(3分)
原因:西方对中国侵略的日渐加深;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就;郑观应在洋务活动中对中国和西方社会的了解日益深入;郑观应个人的救国探索。(6分)
本题解析:
(1)据材料一“1858年,在上海学商,先后在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任买办。1878年,李鸿章委托郑观应筹办上海机器织布局。1882年,出任当时几至不能维持的轮船招商局帮办...出版《盛世危言》,提出了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方案”,从整体和时间纵向,可以分别概括出郑观应历史活动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出版《盛世危言》,提出了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方案...招商集股,设局制”可以反映出郑观应经世取向的变化。思想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可以从个人的思想进步、国家的情况、国际的背景等角度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欧元被誉为“口袋里的欧洲”,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
A.欧元的使用使欧洲一体化成为欧洲公众参与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
B.欧元的诞生有利于欧洲经济稳定地发展
C.欧元的诞生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完全实现
D.说明欧元已经成为“欧洲单一货币”,政治上的统一指日可待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30分)阅改材料叫答问题。
1989年11月,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韩国、新西兰、加拿大及当时的东盟六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了亚太经合组织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着这一组织正式成立。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亚太经合组织成立的背景是什么?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有何意义?(8分)

20年前,冷战结束,世界进入单极时代。在澳大利亚总理鲍勃。霍克的倡议下,加强亚太之间合作的经济组织——APEC成立。经过20年的发展,APEC从创立时的12个成员增加到21个成员。其涵盖的人口也占了全世界的40%,GDP更是达到了54%。可以说,APEC会议是半个地球出席的会议。中国自1991年加入APEC以来,积极参与APEC各领域的合作,随着经济的发展,对APEC的影响越来越大。APEC成为中国与亚太地区其他经济体开展互利合作、开展多边外交、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舞台。正如澳大利亚APEC研究中心的报告所评述的那样:“APEC的故事就是亚洲崛起的故事;今天,则主要是中国崛起的故事。”
(2)试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APEC的发展及中国地位作用的变化。(12分)
参考答案:
(1)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合;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成为潮流。有利于深化对?外开放,推动中国贸易的发展,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8分)
(2)①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揭示了事物变化中前进?的、上升的趋势。20年来,“APEC”的成员从创立时的12个成员增加到21个,GDP达到了全世界的54%,体现了发展的前进性和上升性。(5分)
②事物的发展总是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中国自1991年加入APEC以来,脚踏实地,不断发展自己国家的经济,并积极参与APEC各领域的合作,对APEC的影响越来越大。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在中国已经是APEC一个重要成员,对地区合作与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7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以下属于新中国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在经济领域采取的举措的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和平赎买资本主义工商业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1953年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求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A正确;B项错误,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实行的;C项是在1979年后实行的;D项是在三大改造时期实行的政策,因此符合题意。故选AD。
点评:1949年到1956年是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到1952年底完成;一是进行了五年计划,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一是进行了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在研究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结构新变化时,下列四幅中国空白地区地图中被使用最为频繁的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近代中国社会结构新变化首先着眼于沿海通商口岸地区。由于沿海通商口岸开放较早,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这里的自然经济解体较快较深,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企业、近代民族工业在这里兴起,四幅图片中只有B符合东南沿海地区。考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