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随着前苏联的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的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二 1994年元旦,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开始生效,决定在今后15年内逐步消除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动。……十余年后,墨西哥的一位大使曾讲,“美国人给他们做的‘衣服’没有一件是合身的。”……亚太经合组织中国前代表王嵎生指出,美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上偷换概念,它提出的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是一个东西。经济全球化是指由于高科技、信息技术发展,地球变小了,相互依赖更多了;而美国讲的世界经济一体化就是美国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在第二阶段作者认为的“全球化”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什么的影响?作者所谓的“全球化”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全球化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墨西哥大使言论的理解。指出美国提出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斯特劳斯·卡恩坦言:“全球化有阴暗面”。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阴暗面”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影响: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小农经济逐渐破产,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的销售市场;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不同:作者的全球化着眼于世界各地的政治和经济联系的加强,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我们今天的全球化主要是指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理解:美国凭借其资本、技术、信息等优势取得区域合作中的主导地位,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墨西哥则处于不利地位。
实质:让广大的亚非拉国家敞开国门,为美国金融资本扫清扩张的道路。
(3)理解: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间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恐怖主义、传染病横行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是
?[?]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商品经济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经济出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橘,”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陶瓷、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潮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送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
材料二: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士研其理,工致其功,则工又必兼士之事……夫泰西百工开物成务,所以可富可强,可大可久者,以朝野上下敬之慕之,扶之翼之,有以激厉之之故也……中国果欲发愤自强,则振百工以前民用,其要端矣。欲劝百工,必先破去午年以来科举之学之畦畛,朝野上下,皆渐化其贱工贵士之心。
——薛福成《振百工说》
材料三: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来往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替代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薛福成等早期维新思想家关于工商业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
参考答案:(1 )特点:国内市场区域特征明显;海外市场拓展;对外贸易出超。影响:冲突贱商传统;倭寇、“洋禁”与海外贸易发展冲突;白银流入与货币化。
(2 )观点:工商立国;与列国展开以工业为基础的商战;破除传统,培养和尊重工商技术人才。 背景: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落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列强入侵与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洋务运动。
(3 )变化:多中心的区域市场向世界市场转变;工业产品成为世界市场的主导。影响:促进传统(自然)经济趋于破产;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转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半殖民地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大宗有二:一则曰鸦片;一则曰棉纱、棉布;不知鸦片之外又有洋杂货(如洋酒、火腿、洋肉铺、洋糖、洋盐等)。”其中对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产生作用最大的一类商品是
[? ]
A、鸦片
B、洋纱洋布
C、洋杂货
D、洋枪洋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作为第一批开埠通商城市的福州及其周边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末,马铃薯开始引进福建,种植面积很快扩大,主要销往国外市场。《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年)》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但是在35年前,当地很难买到马铃薯,外国人餐桌上的马铃薯要从澳门或者汕头运进来。”到20世纪20年代,“栽种马铃薯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并且获利颇佳”。
材料二 建立原料基地,设立农产品加工工厂也是农业结构性变动的一个表现。福建沿海平原盛产蔗糖……商人施景辉等人集股20万元,在……闽侯尚干乡办起了“华兴机器制糖公司”。该公司以高价收购甘蔗,“各乡闻风而起,遂多种蔗,即以新洲而论,所种视往年增三分之一,各乡略同”。
材料三 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市内及附近各村……大机坊备有布机30部,年产量1万匹;小机坊也备有数部,年产量500匹。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庄行将原料棉纱分送到各机场织制,制成的布再由染场收回,贴上本庄招牌出卖。这些新兴的农家手工业从属于近代工商业资本的厂商、行号。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
——以上材料均选自林星:《近代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
(1)依据材料,概括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的新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以上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识上述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被卷入世界市场;出现了近代工业;农业生产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农村。
(2)开埠后国内外市场的扩大;通商口岸城市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传人。
(3)开埠通商带来了西方工业文明,推动了开放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加速了近代化进程。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