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哉爆发后,甘地曾说:“绝大多数的印度人民对这一战争毫无兴趣,人民不愿支持一个为帝国主义而战的战争。老实说,印度人民更反对纳粹得胜,不过他们不以参战的方式表示反对。”这说明当时甘地?(?)
A.放弃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谴责法西斯侵略,却反对战争
C.主张参战,争取民族独立
D.对世界大战漠不关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36—1939年的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被史学家称为“小二战”。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德意法西斯势力企图控制西班牙,派出大量军队直接参战
B.支援西班牙人民的 “国际纵队”包括共产党员、进步人士、华侨等
C.苏联政府派遣精锐部队参战,给予了极大的援助
D.它的性质可以说是一场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背景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得知1936—1939年苏联政府派遣精锐部队参战,给予了极大的援助,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这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苏联没有参战。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柏林之战是苏联红军对德国法西斯军队的最后一战,……标志着德国法西斯军事的彻底失败。然而,柏林战役的政治意义远远高于军事意义。”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苏联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B.苏联获得战后对德国管制的政治优势
C.有利于战后东欧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D.决定了苏联战后成为抗衡美国的力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德国法西斯上台的原因与日本的不同之处在于:
A.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
B.国内群众
运动高涨,阶级矛盾尖锐
C.法西斯势力得
到军队与统治阶级的支持
D.利用民族主义的情绪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二战爆发前,希特勒故意泄露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叛变的情报,结果苏联很快处死了这位副部长和其他八名高级将领,希特勒兵不血刃达到了目的。希特勒的这一谋略体现了孙子兵法的是? (? )
A.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B.不战而屈人之兵
C.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D.兵贵神速以制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兵不血刃”体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计谋。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