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一九五三年起,我国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因此,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用法律的形式把我国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肯定下来。
……
——刘少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1954年9月15日)
材料二?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
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三?(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
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展;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1) 结合材料一指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制定的?这部宪法具有什么样的性质?(6分)
(2)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主要内容。(4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和目的。(6分)
(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确立了哪三大政治制度?(6分)
参考答案:(1)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3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分)。
(2)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4分)
(3)依据:在历史上,我国个民族相互杂居,相互同化、相互影响(2分);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2分)。目的: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2分)。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2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现在的影视作品有一股“戏说”历史之风,真正的历史真相被掩盖。如何来判断历史资料的真伪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以下选项中你认为最具史料价值的是
A.当时的历史文献
B.当时的文学作品
C.当时的传说
D.后人的研究资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事业的发展情况。假如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黑色粗箭头代表外交事业发展的总方向。关于对这幅图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 F1可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典型代表?
② F2可用“美国敌视新中国”作为典型代表
③从图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领域遇到的阻力和动力是相等的
④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外交领域遭遇重重阻力,但总趋势却是前进的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史实,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提出后逐渐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可以视为我国发展外交事业的动力。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敌视新中国成为我们发展对外关系的最大阻力,①②正确。但外交领域的“动力”和“阻力”是一种较为模糊的表达方式,不可能量化,所以③不对。黑箭头充分证明了④的正确性。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难点在于理解第③小项说法的错误性。同时学生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对当时西方态度没有根本性变化
B.反霸维和是中国当时突出的外交政策
C.文革“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只是权宜之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中材料主要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两个重大外交历史事件,即是尼克松访华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结合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国内形势及面临的国际局势思考,ABC三项说法与史实相符,不符合题意要求,被排除;D项“权宜之计”说法错误,中美关系的改善是双方国家利益的共同要求,并不是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观察漫画《布什的进攻》。它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法德俄保护伊拉克
B.欧洲国家走向联合
C.美国推行单边主义
D.美欧关系日趋紧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漫画及其题目《布什的进攻》可以判断出是
美国推行单边主义。欧洲国家走向联合始于欧共体的成立。A、D
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