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就美苏对峙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四个结论让同学们讨论,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有一项不正确,应该是
A.浪费大量资源,不利于经济发展
B.德国和朝鲜的分裂
C.世界一直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D.东欧剧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苏联解体过程中,“独联体”成立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A.叶利钦掌握国家大权
B.苏共被排挤出政权
C.各共和国分离势力增强
D.戈尔巴乔夫努力分裂联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解体,在八一九事件后,叶利钦掌握国家大权,苏共被排挤出政权
且各共和国分离势力增强,之后成立了“独联体”,并没有出现戈尔巴乔夫努力分裂联邦事件,所以D项不是正确的。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应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A.美苏关系逐渐恶化
B.中美关系彻底破裂
C.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西欧和日本迅速崛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题干时间信息以及“应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可知此时的美国企图称霸世界,此时美苏关系从战时同盟逐渐变为战后对抗,选择A项。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2010年2月17日新华网刊登《达沃斯:5天的思想碰撞》一文,指出:“参加论坛(2010年冬季达沃斯论坛)的有2500人,就有2500个不同的观点。这里并不是追求达成一致,而是追求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角色的人进行思想碰撞,在‘头脑风暴’中探寻解决世界难题的出路。”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世界
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形成
B.霸权主义盛行
C.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趋势
D.世界局势动荡加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某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最早出现于
A.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B.俄国十月革命之后
C.欧洲共同体建立之后
D.苏联解体之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的能力。二战后的美、苏对抗,是全球性的,既是国家利益的争夺,也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材料中“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说明苏联解体了,因此选D。A项与材料“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不符;B项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时期;C项是在冷战时期建立的,当时尚未结束意识形态之间的争斗。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两极格局瓦解。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