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某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最早出现于
A.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B.俄国十月革命之后
C.欧洲共同体建立之后
D.苏联解体之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的能力。二战后的美、苏对抗,是全球性的,既是国家利益的争夺,也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材料中“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说明苏联解体了,因此选D。A项与材料“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不符;B项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时期;C项是在冷战时期建立的,当时尚未结束意识形态之间的争斗。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两极格局瓦解。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东欧剧变的历史原因主要在于
A.非执政党的长期颠覆与破坏
B.戈尔巴乔夫的建设“民主社会主义”纲领的推动
C.教条主义地袭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D.西方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历史原因,由于东欧各国袭用当时苏联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不符合各国的国情,矛盾日积月累而成剧变。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二战中,反法西斯盟国的许多会议中都没有法国的席位。戴高乐对此感到愤愤不平,反复向盟国表示:“1500年来,法国就已习惯于一个大国的地位,要求所有的人,首先是他的朋友们,不要忘记这一点。”此话反映出
A.法国大国地位的削弱
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美苏两级格局的形成
D.雅尔塔体系的崩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兴起的直接背景是
A.西方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B.西欧建立了政治和经济联盟
C.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D.苏联和东欧经济陷入了困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中的“(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是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而其直接背景即是D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新华网曾刊载文章《新世纪头十年,地球未按照美国愿望转》,指出:“十年的经历至少说明了一点,地球并没有按照美国极右势力的愿望旋转。”这表明
A.美国彻底失去了世界霸权
B.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C.世界经济全球化形成
D.世界政治多极化形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地球并没有按照美国极右势力的愿望旋转”,这反映了美国的国际影响力下降,但“美国彻底失去了世界霸权”的说法不正确,排除A;当前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也未形成,故C、D说法错误,答案为B。
考点::世界多极化趋势。
点评: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的成立,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多个经济中心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