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明朝中期,山西大同等处,“膏腴土田……悉为豪强占种。”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自然经济解体
D.土地兼并严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膏腴土田……悉为豪强占种”说明当时土地兼并严重,答案选D,A B C三项与材料题意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
点评:在中国古代,土地兼并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是不利于生产发展的,是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代表。但在今天的生产力条件下,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科技、生产资料投入,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小农经济是落后的,始终将被取代的。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古今土地兼并和集中的重要差异。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1912年5月,梁启超在《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中说:“今虽新政治之建设,茫乎未有端倪也,而数千年来恶政治之巢穴,为国家进步之一大障碍物者既已拔去,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较前为宽,其机会较前为多,其用力较前为易……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这一观点主要表明
A.君主立宪成为必然选择
B.民主共和道路根本行不通
C.清朝统治成为众矢之的
D.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近代梁启超的思想变化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表明民国初年梁启超的思想由主张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表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成为时代的潮流。故选D。1912年5月,清朝统治已经推翻,故C有误。A、B不能从材料中直接反映出来。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早期农村聚落采取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生活方式的根本原因是………
A.土地较少
B.生产力低下
C.血缘关系
D.共同劳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原始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原始人群不得不采用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和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分配方式,所以答案选B,A项说法错误, C项与此无关,D是其生产的特点。
考点: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
点评:生产关系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也就是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归谁所有,归谁支配;②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③由以上两方面决定的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在这三方面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由此可以得出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集体生产、平均分配。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毛泽东的下列思想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 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思想? 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①产生于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②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是1953—1956年;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提出于1957年。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孙中山的民主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是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把握三民主义的具体内涵及对现实意义。①②提倡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这在当今仍具有现实意义;③④的任务已经完成。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