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图为我国第二座长江大桥—重庆白沙沱长江大桥,于1958年9月10日开工的情景。当年国内发生的大事是

A.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B.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C.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全国开展“反右倾”斗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经历二战战火洗礼的欧洲,面对20世纪中后期的世界风云际会,“振兴欧洲,重建欧洲”成为一个时代的愿景。欧洲人迈向联合的艰辛历程,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启示。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这一时期促使西欧国家合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分)
(2)20世纪70年代,欧洲国家在政治上加强合作。试举一例证明(1分)
(3)20世纪90年代,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分析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国际影响?(3分)
(4)综合上述所答,纵观半个多世纪来的欧洲一体化,归纳出欧洲联合呈现的趋势特点。探讨影响世界区域政治合作的主要因素。(3分)
参考答案:
(1)欧共体的建立;
经济发展的需要;美苏争霸的影响;法德的和解为一体化提供了可能;(3分)
(2)在国际上“一个声音说话”;或欧洲议会的建立(1分)
(3)欧盟的建立;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呈现三足鼎立局面;使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3分)
(4)由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
国家利益;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本题解析:
(1)注意题干的时间限制“20世纪60年代”。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20世纪70年代,欧洲国家加强了政治上的合作。如在国际上用“一个声音说话”;建立欧洲议会等。
(3)根据1992年签署的《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第二小问从对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两个方面分析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产生的国际影响。
(4)纵观半个多世纪来的欧洲一体化,欧洲联合呈现的趋势是成员国不断增多,实力增强;由经济一体化到经济、政治一体化。影响世界区域政治合作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如国家利益、经济发展水平、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等,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点评:欧洲联合的影响:
(1)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增;
(2)随实力增强开始摆脱美国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加强政治联合;
(3)逐渐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的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冲击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各组史实中,反映了中央政府施行“因俗而治”的是
①唐朝在东突厥故地设立都督府
②明朝在西南实施“改土归流”
③辽代设置南面官、北面官
④清朝开始在西藏建立僧官制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是对考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查,主要考点为古代的民族关系,题型为组合选择题,题目难度不大。解答此题宜用排除法。②错,因为明朝在西南实施“改土归流”,是由中央直接派流官去管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故不能体现“因俗而治”;④错,因为僧官制度是明朝开始设的。因此排除含②④的选项,正确答案为A。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20世纪初,汽车进入中国的城市交通……但直到1949年,各大城市的公共交通尚不发达,人们出行大多依赖人力车、富力车或自行车,甚至靠步行,新中国成立以后,建成汽车制造厂,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
材料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今年中国汽车销售将达到1700万辆(中外合资车企占据多数)。?
——摘自中广网北京10月11日消息
记者10月4日从奇瑞汽车公司获悉,在目前公布的第三批“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目录中,奇瑞又有9款车型入围,至此,奇瑞共有29款车型达标,同时斩获五项“第一”,开创国内车企先河。?
——摘自芜湖新闻网?
材料三?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工业”的概念已经过时,跨国公司代表了当今企业的主流,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全球本土化”……中国的消费者更乐意看到,国际汽车大厂商们在中国市场上你死我活的搏斗,使消费者真正享受到全球化带来的通货收缩效应,进而拥有一辆和外国一样既便宜又好的车。?
——摘编自郭重庆《全球化与中国创造业》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球化的利弊,谈谈你对材料三中“中国消费者行为”的看法,并尝试以汽车工业的发展为例说说中国应如何面对全球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内因: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外因:汽车和油料依赖进口。 ?
(2)特点:产量节节攀升、增长率基本稳定;由追求数量增长向低碳(节能、环保)方向发展;民族品牌逐渐成为亮点。原因:改革开放国策的指引;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影响;中国车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等。
(3)看法: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全球化使生产各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和流通,消费者能因此受惠;培育良好的国际竞争环境、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我们提倡振兴民族工业,但要坚决抵制狭隘的民族偏见。面对: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的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对中国汽车工业而言,要在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走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之路,让中国消费者受惠于自己民族品牌的汽车,让中国汽车走向世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在日本留学时被称为“中国士官三杰”,回后在军校任教被誉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因反袁斗争积劳成疾,病逝后孙中山赠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的著名将领是?
A.蔡锷
B.杨度
C.唐继尧
D.陆荣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从参加反袁斗争、孙中山高度评价等有效信息进行判断。(立意:善于选取题中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