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成就,下列成就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法建交;②中美建交;③参加日内瓦会议;④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A.①③④②
B.③①④②
C.④③①②
D.①④③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所示是1920年的一则报纸广告, 文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洋务运动兴起
B.实业救国热潮
C.工人阶级诞生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注意材料的关键信息“1920年、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大量对中国输出资本的同时,增加商品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人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清政府也调整政策,渝令各省办厂。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A洋务运动兴起和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都是在19世纪六十年代;C工人阶级产生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都和题干时间不符,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道典型的以报纸广告来立意的图文题。广告,在当今市场经济生活中随处可见,并悄然走进高考试题中,以其题型新颖、贴近生活、图文并茂,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解析比较、综合概括、知识迁移等能力。因此,在平时学习和备战高考时,要注意此类试题的训练和相关知识的积累以及能力的培养。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20年的《新妇女》登载了一篇文章,说:“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材料主要表明在婚姻问题上,作者
A.提倡婚姻自主
B.听从父母之命
C.遵从礼教风俗
D.推崇新式婚礼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社会风俗习惯变化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父母之命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 说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旧礼教已经行不通,要求婚姻自由的观念冲击着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点评: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工业文明逐渐地发展,辛亥革命的进行,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主平等观念的进一步的传入使得人们的婚俗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礼仪等社会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以下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A.《春秋繁露》
B.《天演论》
C.《儒林外史》
D.《四书章句集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春秋繁露》是汉代董仲舒的主张,其吸收了道家、阴阳家、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四书》是南宋朱熹的著作,其吸收了佛教、道家的思想而形成的理学体现。故选D。B项是严复翻译的西方著作;C项属于明清小说。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在其《诸子百家考》中说:“……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越南)……又流行于欧美……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请回答:(1)概述:在孔子的理论中,怎样才能达成和谐的社会关系?(3分)
(2)孔子身后的几位儒家代表人物都对孔子开创的儒学作了继承和发展。其中包括明确提出“民本”思想的?A??,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的? B?,以及倡导“君权神授”的? C?,还有指出“明天理,灭人欲”的? D?。(4分)
(3)以上所给材料是如何评价“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的?(2分)
参考答案:(1)人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安分守己,恪守传统的等级秩序;形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状态,就能达成社会关系的和谐。(达意即可)(3分)
(2)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朱熹(4分)
(3)简要概括,如:博大精深、影响深远(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