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印章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是在
A.秦汉
B.隋唐
C.北宋
D.明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阅读下列表格:
年 代
| 唐元和初年
| 北宋治平年间
| 南宋初年
| 元朝中统四年
| 明朝永乐初年
|
铁年产量
| 207万斤
| 824.1万斤
| 2162144斤
| 584 4000斤
| 19575026斤
|
表格能够说明的根本问题是( )
A.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B.中国冶铁业在产量和技术上长期领先
C.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D.中国古代王朝对冶铁业的重视和大力扶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首先排除B,表格中没有与中国相比较的其它国家。冶铁业不代表整个手工业,C项以偏概全,排除。铁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能反映出中国古代王朝对冶铁业的重视和大力扶植,但不是根本问题,如果把这一现象放到中国封建经济的高度考查的话,说明了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答案为A。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要从宏观角度把握表格反映的现象,由现象得出结论。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以前的传统城市与王权、宗教和安全密不可分……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而现代城市则建立在以交换经济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手段之上。
——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材料二 东京,是北宋的都城和最大的商业城市,……在这里,街市首次作为中国都城中的一种主要存在,并发育成为一种机能多样,形态丰富,相当成熟的城市功能要素,在根本上影响到城市整体,导致了中国古代城市在形态,制度及性质作用上的嬗变。商业突破了传统市制在时空上的束缚,城市由封闭走向开放,城市的经济职能空前增加。如果把城墙作为古代城市政治、军事性质的形象代表的话,那么街市就是中国古代城市迈入新时期趋于近代化的典型标志。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
材料三 宋朝之后的七百年间,政治中心再次北移,南方的城市发展没有出现卓越的成就,甚至有些城市在战火中被销毁而从此没落(扬州),中国的经济发展远离了南方的商务航运、集市贸易,重新回归至以农业为中心的扩大生产阶段。这个时期,北京作为中国的都城,难以起到以便利的商运、海上贸易、农业生产中心等职能,无法拉动整个中国的商贸经济。并且,政治的集权,商业的官办极大地遏制了商务中心的发展,中国的城市格局趋于固化。虽然出现商帮等团体,但是其和宋朝的集市经济、城市区域中心发展仍有很大的不足。而后的历史中,中国的封建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稳定性和封闭性,城市的商业功能未能有如此强大的发展,只是因人口和管辖区域的增加而增设行政区域,所以城市人口比例没有太大提高。这一发展的滞后使得中国迟迟无法从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最终落后于西方。
——《中国经济增长与古代城市发展》
材料四 明清农村……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通过产品的交换来满足自己的生产和消费。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甘蔗、烟草、荔枝、龙眼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奴仆或雇工。
——《中国经济增长与古代城市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特点。(6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宋代城市街市的发展带来的影响。(6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以后中国城市发展落后于西方的原因。(8分)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明清农村的新变化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意义。(5分)
参考答案:(1)主要特点:
①职能:以政治、军事职能为主,经济职能为辅。(2分)
②结构:“城”大“市”小,市从属于“城”。(2分)
③运行机制:城市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运行。(2分)
(2)导致了中国古代城市在形态、制度及性质作用上的嬗变;(2分)商业突破了传统市制在时空上的束缚(市坊制度解体、夜市出现),城市由封闭走向开放,城市的经济职能空前增加;(2分)使中国古代城市迈入新时期趋于近代化。(2分)
(3)国家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没有结合在一起;受战乱影响;农耕经济的制约;专制集权制度和商业官办的遏制;封建制度强大的稳定性和封闭性。(每个要点2分,任答4点计8分)
(4)推动明清社会商品经济发展;促使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推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为明清之际进步思潮产生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5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中的很多内容能够反映问题的内容。从材料“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等内容进行分析。
(2)街市“在根本上影响到城市整体,导致了中国古代城市在形态,制度及性质作用上的嬗变。商业突破了传统市制在时空上的束缚,城市由封闭走向开放,城市的经济职能空前增加。”注意材料论述的分层及关键句。找到材料中的关键句再把关键句进行适当地组织即可得到答案;
(3)“宋朝之后的七百年间,政治中心再次北移. 南方的城市在战火中被销毁而从此没落(扬州)”,“政治的集权,商业的官办极大地遏制了商务中心的发展,中国的城市格局趋于固化”。“ 中国的封建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稳定性和封闭性”,本题注意关注材料的细节,不要漏掉一些要点;同时需将材料中的一些语言进行合适地转化。
(4)“明清农村……农民更多地依赖于市场,通过产品的交换来满足自己的生产和消费”。农户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一部分农民 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降为佃农、奴仆或雇工。由材料可以概括出来农业种植结构、生产目的、人身关系、生产关系发生的变化,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进步的思想也随着产生。
考点:古代的商业·城市的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民主进步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7分)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区域,在文明进程中起着重大作用。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自宋朝开始的“中古都市化革命”取消了每一个县只许设一个市场的限制, 官市制度终于崩溃,有些城市快速扩大,并在城门外出现商业区。
发展到明清时期,出现许多大专业市镇,从事于米粮或手工业品之贸易。这一发展当然与长江下游地区的农业逐渐商业化有密切关系。长江下游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棉货与丝货产区。江南地区有52个棉货专业市镇,25个丝货专业市镇,13个米粮专业市镇。这些市镇都分布在太湖附近及长江三角洲一带。只有一个镇——南汇县周浦镇,既属棉货专业又属米粮专业。换言之,其他的89个市镇都只专业一项主要产品。
——摘编自刘翠溶《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都市化之发展与人口特征》
(1)依据材料一分析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市镇化的原因和特点。(6分)
材料二 英国城镇人口变化及下议院议员构成变化情况

(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社会发生哪些变化?(2分)简要说明上述变化的原因。(4分)
材料三 图3是晚清时期上海城市一隅。原图中有这样的文字介绍:“江海北关(注:专司外洋各国商务)设在沪北英租界黄浦滩上,规模宏敞,轮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填空题 在 (何时)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
参考答案:宋代
本题解析:宋代的纺织业有了更大的发展。这一时期,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