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扬州是中国食盐的集散中心”“大批的商人来到这里”“富有盐商,没有政治地位”可以看出明朝扬州地区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2分)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1)特点:坊市分离(由政府设置于城中,与居民区分开):交易时间有限制;商业活动受到官府的监控(重视对市场的管理)(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图片以及文字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实行坊市制度,但作为居民区的坊和作为商业区的市完全移入城内,并严格分开。击鼓三百声开市,日没前三刻击钲(小锣)三百声收市。市设有市令,负责市门启闭、管理市场交易”等信息不难判读出归纳出答案。第(2)问中依据材料一并从材料二中“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等信息从坊市界限不复存在;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出现了夜市、晓市等信息来归结答案。第(3)问对应材料三,依据材料三“出现了大量以商品集散或转口贸易为主要功能的商业性城镇,以手工业为专业特色的市镇,商人以乡缘为联接纽带,形成商帮”等信息来归纳答案。第(4)问结合图片信息,从图片中文字“泰晤士河两岸工厂林立,机器轰鸣;满载货物的蒸汽轮船在浑浊的河面上穿梭往来”以及“蒸汽轮船喷出的浓烟使天空变得灰暗”并结合工业革命史实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去综合分析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唐长安城中设有东、西两市,市下设行,如肉行、绢行、药行、鼓行、铁行等。可见,唐都长安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依据所学,唐代的时候,市与坊是分开的,有时间的严格限制,政府严格监管,故A、B错误,排除;材料“……市下设行,如肉行、绢行、药行、鼓行、铁行等”说明当时市场专业化明显,故D符合题意;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与史实不符。所以应选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商业的发展·市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福建“民安土乐业,……无凶年之忧”。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纺织、陶瓷、制茶、造船、冶炼、造纸、印刷等业都有长足的进步。宋朝廷大力鼓励商人出海经商,招引外商来华入贡、贸易。嘉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以前的传统城市与王权、宗教和安全密不可分……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而现代城市则建立在以交换经济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手段之上。
——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材料二 东京,是北宋的都城和最大的商业城市,……在这里,街市首次作为中国都城中的一种主要存在,并发育成为一种机能多样,形态丰富,相当成熟的城市功能要素,在根本上影响到城市整体,导致了中国古代城市在形态,制度及性质作用上的嬗变。商业突破了传统市制在时空上的束缚,城市由封闭走向开放,城市的经济职能空前增加。如果把城墙作为古代城市政治、军事性质的形象代表的话,那么街市就是中国古代城市迈入新时期趋于近代化的典型标志。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
材料三 宋朝之后的七百年间,政治中心再次北移,南方的城市发展没有出现卓越的成就,甚至有些城市在战火中被销毁而从此没落(扬州),中国的经济发展远离了南方的商务航运、集市贸易,重新回归至以农业为中心的扩大生产阶段。这个时期,北京作为中国的都城,难以起到以便利的商运、海上贸易、农业生产中心等职能,无法拉动整个中国的商贸经济。并且,政治的集权,商业的官办极大地遏制了商务中心的发展,中国的城市格局趋于固化。虽然出现商帮等团体,但是其和宋朝的集市经济、城市区域中心发展仍有很大的不足。而后的历史中,中国的封建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稳定性和封闭性,城市的商业功能未能有如此强大的发展,只是因人口和管辖区域的增加而增设行政区域,所以城市人口比例没有太大提高。这一发展的滞后使得中国迟迟无法从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最终落后于西方。
——《中国经济增长与古代城市发展》
材料四 明清农村……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通过产品的交换来满足自己的生产和消费。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甘蔗、烟草、荔枝、龙眼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奴仆或雇工。
——《中国经济增长与古代城市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特点。(6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宋代城市街市的发展带来的影响。(6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以后中国城市发展落后于西方的原因。(8分)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明清农村的新变化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意义。(5分)
参考答案:(1)主要特点:
①职能:以政治、军事职能为主,经济职能为辅。(2分)
②结构:“城”大“市”小,市从属于“城”。(2分)
③运行机制:城市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运行。(2分)
(2)导致了中国古代城市在形态、制度及性质作用上的嬗变;(2分)商业突破了传统市制在时空上的束缚(市坊制度解体、夜市出现),城市由封闭走向开放,城市的经济职能空前增加;(2分)使中国古代城市迈入新时期趋于近代化。(2分)
(3)国家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没有结合在一起;受战乱影响;农耕经济的制约;专制集权制度和商业官办的遏制;封建制度强大的稳定性和封闭性。(每个要点2分,任答4点计8分)
(4)推动明清社会商品经济发展;促使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推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为明清之际进步思潮产生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5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中的很多内容能够反映问题的内容。从材料“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等内容进行分析。
(2)街市“在根本上影响到城市整体,导致了中国古代城市在形态,制度及性质作用上的嬗变。商业突破了传统市制在时空上的束缚,城市由封闭走向开放,城市的经济职能空前增加。”注意材料论述的分层及关键句。找到材料中的关键句再把关键句进行适当地组织即可得到答案;
(3)“宋朝之后的七百年间,政治中心再次北移. 南方的城市在战火中被销毁而从此没落(扬州)”,“政治的集权,商业的官办极大地遏制了商务中心的发展,中国的城市格局趋于固化”。“ 中国的封建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稳定性和封闭性”,本题注意关注材料的细节,不要漏掉一些要点;同时需将材料中的一些语言进行合适地转化。
(4)“明清农村……农民更多地依赖于市场,通过产品的交换来满足自己的生产和消费”。农户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一部分农民 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降为佃农、奴仆或雇工。由材料可以概括出来农业种植结构、生产目的、人身关系、生产关系发生的变化,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进步的思想也随着产生。
考点:古代的商业·城市的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民主进步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抗日战争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