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古语云:“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对“损刚益柔”之说,有人将其归纳为以柔克刚、以弱胜强。这种观点符合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道家思想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情景一:
1674年,康熙命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铸造便于携带的轻巧大炮,亲临卢沟桥炮场检验,赞扬“西洋炮甚利,且轻便易运。”所造350门炮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大显神威。为嘉奖南怀仁,康熙封他工部侍郎。
情景二:
康熙帝在不同时期写的三首诗
?① 滇?平
| ②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 ③瀚?海
|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 未襟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 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 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
观察以上两个情景,回答以下问题:
(1)情景一所列举的史实是要说明什么观点? (2分)
(2)参照情景一,请为情景二拟定一个主题。(2分)
(3)根据这些诗词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三首诗所涉及的历史事件。
(3分)
(4)通过以上两个情景,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角度,评价康熙帝的贡献。(3分)
3、判断题 1980年,当时的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蒋经国在回答美国人士提问时说:“大陆是中国领土,凡伤害中国同胞者,皆为中华民族敌人”。材料主要表明蒋经国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希望完成国家统一

C.希望两岸人民共同维护民族利益
D.希望两岸同胞团结反对外敌入侵
4、判断题 位于中国西部的抗日根据地是
A.晋察冀
B.陕甘宁
C.冀鲁豫
D.晋冀豫
5、判断题 下表为民国时期各类报纸的部分纪事,根据该纪事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年份
| 纪事
|
《申报》
| 1918年该报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
|
《中央日报》
| 1932年多次发表“赤化祸害论”的社论
|
《新民日报》
| 民国27年,社址所在的县城沦陷,不得不宣布停刊
|
《救亡情报》
| 其发刊词说:“抗战救亡”是全国人民的呼声
|
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B.民国时期的报纸都以客观公允作为报道原则
C.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
D.民国时期的各类报纸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