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是 ( )
A.受到北方其他少数民族的侵扰
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扩大鲜卑族的地位和影响
D.为了接受和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判断题 (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两幅图片表明鲜卑族的服饰和礼仪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对北方?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3分)
(2)材料二中,日本岩仓使节团出访欧渊的背景是什么?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有?何内在联系?(6分)
(3)比较北魏孝文帝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6分)
3、判断题 公元前340年,秦国都城咸阳某客舍的老板收留了一位没有官府凭证的旅客住宿,结果两人都被以“奸人”罪论处。实施这种惩罚的主要依据是(?)。
A.什伍制
B.连坐制
C.分异令
D.塞私门之请
4、判断题 穆罕默德·阿里崛起的最深刻的社会意识因素是
[? ]
A、奥斯曼帝国的支持
B、英法的殖民侵略
C、马木路克的暴政
D、在反抗斗争中逐渐形成的独立民族意识
5、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读书非常广博,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术、小说无所不读。早年随父辗转南北,到过很多地方,了解社会状况,很早就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担任地方官多年,每到一地,来不及休息,便立即考察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并着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调到中央任职后,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曾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但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人称“拗相公”。

材料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材料三: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
——司马光《司马温公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变法的许多措施既有成功之处,又埋伏着失败的祸患。从材料二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通过历史隧道与王安石对话。请结合对材料三的理解,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