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
A.单一的公有制
B.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C.非公有制经济为主
D.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08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1978年底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被誉为开辟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宣言书的重要讲话,其主题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阐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78年,安徽省委书记万里说: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撂荒,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渡过灾荒。 ——摘自岳麓书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I)》
材料二? 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秘密地实行包产到户并取得空前的大丰收。这一消息很快传到各地。……农村出现的改革势头,得到中共中央和邓小平的支持。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肯定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这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
——摘自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安徽农村“大片土地撂荒”、“抛荒”的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2分,不要照抄原文)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4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涵义是
A.把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
B.改变所有制形式
C.改革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
D.改变经营管理方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使生产关系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故选C。A项是目标;B项说法错误,改革的目标不是私有化;D项是增强活力的手段。
点评: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改变原来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通过改革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改革也不是为了改变社会性质和所有制形式。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是对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1952年分散的私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合作社经济不是公有制的经济
C.到1956年,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D.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彻底改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观察表格,分析各项经济成分比值,个体经济这种私有经济在1952年时占71.8%,A项说法正确。根据所学,1953-1956年进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56年,公有制基本建立,也就标志着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正确。从1952年到1956年,资本主义经济从有到无,这说明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彻底改造,完全变成了公有制经济,D正确。而合作社经济本身是公有制经济。B项说法错误,答案为B。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表格所列各项经济成分的性质,再联系所学的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进行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