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面材料:
1979年11月27日的《人民日报》第四版登载了一则新华社短讯:“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今天上午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委会副主席费·吉布尼和保·阿姆斯特朗,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教授和夫人。会见时邓小平副总理同来自美洲的朋友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从上述报道中,人们看到的只是礼节性的外交辞令。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出版后,人们从中发现了这次谈话的内容。
邓小平在这次谈话中说,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一场新的大革命。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邓小平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此语一出,石破天惊!
此后,邓小平在不同场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了多次阐述。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更是做了明确的论述。
请回答:
(1)A.(文科生做)1979年11月邓小平的谈话为什么没有受到重视?谈谈你的推测。(4分)
B.(理科生做)1979年11月邓小平的谈话的历史背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开辟,它的标志是什么?(4分)
(2)邓小平南方谈话时再次谈论这些问题起到什么作用?1979年的谈话如果公开,你认为能起到南方谈话的效果吗?说说理由。(12分)
参考答案:(16分)
(1)A.没受重视的原因:当时改革开放刚开始,计划经济的思想占主导地位;?邓小平当时的职务仅是副总理;?中共领导层的认识存在分歧。(言之有理,两点即可,4分)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分)
(2)作用:有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6分)
不能;因为当时改革开放刚开始,人们的思想认识还不能接受,经济转型的条件也不具备。(6分)
本题解析:(1)A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原因:1979年当时改革开放刚开始,计划经济的思想占主导地位;?邓小平当时的职务仅是副总理;中共领导层的认识存在分歧,没有形成统一认识。B?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开始。
(2)1992年“南方谈话”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高度,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有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979年的谈话如果公开,不能起到南方谈话的效果,因为当时改革开放刚开始,人们的思想认识还不能接受,经济转型的条件也不具备。
点评:历史原因类问题:(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政治+经济+思想)(2)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 :根本原因:从历史发展趋势、生产力发展、和主观需要等方面考虑。主观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进行思考;客观原因:一般从自然或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A.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B.经济结构的调整全面展开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个体工商业属于私营经济,改革开放后允许它的发展说明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A项正确;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才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001年。发展私有经济,但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没有改变,因此BCD项错误。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79年开始,城市改革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走的是一条先农村、后城市的路线。发展私有经济,但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未发生改变;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进入了快车道,2001年基本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关的知识有改革的背景、成就等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56——1966年,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特点是
①以工业化为目标 ②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③以市场经济为保障 ④以牺牲农业为代价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我国逐渐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是?
[? ]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
D.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读下图,引起1960年后粮食产量回升的主要原因有
①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③“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④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