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32分)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已有2500余年的发展史。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里,儒学被统治阶级推为“独尊”的国家学术思想。近百年来,儒学的独尊地位逐渐丧失,但儒学的影响并未消失。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儒学是何时由谁创立的?(2分)他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1分)
(2)儒学是何时怎样成为“独尊”的国家学术思想的?(5分)
(3)儒学在宋代有怎样的新发展?(1分)请举出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3分)
(4)明清时期儒学面临怎样的境遇?(8分)最终结局怎样?(2分)导致这一结局的原因有哪些?(6分)
(5)近年来我国出现一股国学热(国学,主要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你对儒学重新受到重视有何见解?(4分)
参考答案:(1)春秋末年(或东周时期)(1分)。孔子(或孔丘)(1分)。仁。(1分)
(2)西汉武帝时期。(1分)董仲舒使“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成为儒家核心,适应了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2分)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提倡大一统;并创建太学。(2分)
(3)新儒学理学的出现。(1分)代表人物:朱熹。(1分)主要观点:“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1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1分)
(4)遭遇:一方面儒学受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极力维护,(1分)譬如,规定科举试卷仅从儒学经典——四书五经中命题;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任答其中一点得2分)另一方面,儒学受到了严峻的挑战。(1分)譬如明末思想家李贽开始质疑儒学的“独尊”地位,(2分)前清小说《红楼梦》鞭挞封建礼教,《儒林外史》揭露科举制度的腐败,(任答其中一部著作得1分)晚清戊戌变法的内容包括主张废除八股。(1分)
结局:晚清于20世纪初废除科举制度,表明儒学丧失了国家学术思想的统治地位。(2分)
原因: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2分)西方资本主义自由民主思想的不断传入;(2分)中国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2分)
(5)国家的振兴需要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树立源于对民族情感的认同,民族精神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因此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理应受到今天中国人的重视。(4分。不拘泥于参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便酌情赋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认知与再现。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即春秋末年的孔子创立,其核心是“仁”。第(2)题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发展成为儒家的核心思想,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后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建议提倡大一统,并创建了太学。第(3)题儒学在宋代发展成为新儒学即程朱理学,代表人物朱熹,根据所学知识总结概括朱熹思想的主要内容。第(4)题儒学在明清时期不同的阶级中遭遇不同。在统治阶级中受到极力的维护,如科举考试中的内容主要出自于四书五经;反之,在当时的思想界却地位低下,如以李贽等人却开始质疑儒学的“独尊”地位,当时的小说对于其进行批判。结局: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制,说明儒家的独尊地位丧失。原因可以从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和思想方面的变化入手进行考虑。第(5)题,此题为开放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观察下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欧元的英文名是EURO
B.欧元的设计特点是多门窗、走廊和桥梁的图案
C.其象征意义是欧盟成员国开放、团结与协作的精神
D.欧元的启用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推动了世界一体化进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康熙说:“宋儒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朕以为孔、孟之后又裨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宏巨。”他对朱熹如此高的评价,其根本目的是
A.借此彰显自己的汉学功底
B.以儒家思想巩固统治
C.内心仰慕崇拜儒学
D.缓和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康熙重视朱熹的思想是因为宋明理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思想,故选B。A项明显错误;C项不是主要的目的;D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
点评: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的理论基础。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人身上是要求人们遵循儒家伦理道德,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发明本心致良知,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宋明理学被后世统治者所重视。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58年,河北省徐水县大搞“共产主义”试点,并实行了所谓的“全民供给制”。这一现象
A.体现了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B.消除了城乡之间的差别
C.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D.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做本题要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1958年、共产主义、全民供给制,可以推断是50年代末因左倾错误导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错误的探索,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所以选D项。A、B说法错误,C项是三大改造的意义,排除C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世界大国普遍重视发展航天科技,下表反映了20世纪50—70年代这一领域的重大成果。
年份
| 国家
| 成果
|
1957
| 苏联
| 第一颗人在地球卫星
|
1961
| 苏联
| 第一艘载人飞船
|
1969
| 美国
| 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
|
1970
| 中国
|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
1971
| 苏联
| 第一个空间站
|
上述成果表明了(?)
①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②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上处于领先状态
③中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奋起直追
④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国力大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①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②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上处于领先状态
③中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奋起直追,以上都是正确的;④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国力大增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此时新经济政策已经废除。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
(1)1956年制定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以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为重点。(2)1963年制定第二个科技发展规划,部署了“两弹一星”的试验与研制。(3)1985年制定实施“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4)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5)2003年,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