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日本外相井上馨认为:“只有实现西欧化,我国才能同西方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只有如此,才能使我国独立、富裕起来。”与此观点不符合的是
A.殖产兴业
B.文明开化
C.废藩置县
D.自由择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许可土地买卖,实施新的地税政策”、“废除各藩设立的关卡,统一货币”、“撤消工商业界的行会制度和垄断组织,推动工商业的发展。”这些措施出自?
[? ]
A.西欧采邑改革
B.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C.日本明治维新
D.中国清末新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明治维新后较明治维新前日本的变化,不正确的是?
A.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B.由半封建割据状态转变为中央集权
C.封建的等级制度被形式上的身份平等所代替
D.资本主义文化完全取代了封建文化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从题目给的四个选项来看A、B、D三项都是正确的,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明治维新中,日本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现了形式上的平等,文化上用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并不是全盘“西化”所以D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天津条约》第50款条文规定:嗣后英国文书,具用英文书写,仅在三年之内,可以附有汉文配送。这样的条件下设立的新式学堂创设之初是为了解决清政府需要“通事”和“译员”的当务之急,在此目的下京师同文馆的课程侧重于“西文”和“西艺”,并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了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洋务派所兴办的新式学堂都由于洋务派官僚在进行洋务实业运动过程中根据需要而设立,由各地方政府官僚进行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经费由地方政府官僚自行解决,中央政府没有形成统一的经费保障政策,这就使得经济落后的地区,新式学堂难以设立,并且所设立的学堂规模也较小。
材料二? 1871年,明治政府创设文部省。1872年,制定出《学制》。《学制》第一章至第七章将全国划分为八个大学区,每区设一所大学,每一大学区分为32个中学区,每中学区设中学一所,每一中学区分为210个小区,称为小学区,每一小学区设小学一所。第五十二章规定,学生如缴纳学费有困难者,可以借贷,但学成后要分期偿还或出具保证书,以为官方义务供职的方式偿还(离校5年后分期偿还,如因病死亡则免还),这就给贫困学生就学提供了经费的保障,有利于普及教育的开展。明治维新教育改革重视对儿童文化教育,使得小学入学率迅速上升。1873年,小学入学率为28.1%,1899年达到70%,1905年达到96%。1907年,虽然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六年,入学率并没有因此下降,而是上升到98%,1925年,更达到99%,几乎是百分之百。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茂波《洋务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之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教育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7分)
参考答案:
(1)特点:适应列强侵略需要;培养实用人才;学习西方教学制度;自筹经费、模式自主。(8分)
(2)指导思想:发展大众教育(国民教育)。(3分)意义:提高了国民素质;为日本崛起和社会进步培养了人才。(4分)
本题解析:(1)重点理解材料一的关键信息:为了解决清政府需要“通事”和“译员”的当务之急,即是适应列强侵略需要;新式学堂都由于洋务派官僚在进行洋务实业运动过程中根据需要而设立,即是培养实用人才;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了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即是学习西方教学模式(或制度);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经费由地方政府官僚自行解决,即是模式自主、经费自筹。
(2)材料二中的大学、中学、小学的设立,困难学生的经费保障,重视对儿童的文化教育等,其指导思想即可归纳为发展国民教育;进一步概括其意义为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日本社会进步和国家崛起。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三、官民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 四、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明治维新1868年《五条誓文》
材料二?请求光绪帝尽快做好三件事:第一,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第二,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则下情成通……第三,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皇上每日亲临……
——1898年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日两国变法在社会习俗方面“除旧布新”的主要举措,指出其共同的积极影响。
(2)中国的维新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有关联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1)日本:倡导文明开化,社会习俗西化等;中国:兴女学,倡不缠足运动等。
影响:推动社会生活近代化,(推动两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2)有。理由: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军国主义扩张道路。挑起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中国维新变法借鉴了日本明 治维新。
本题解析:
(1)注意材料信息:材料一“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再结合所学知识,维新派主张在社会习俗方面兴女学,倡不缠足运动等。
(2)注意日本明治维新对维新变法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后,挑起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借鉴日本,进行改革。
点评:注意中心话题的历史学科规律性认识的再现与再认。如改革专题,就必须准备这些知识储备:①规律性总结: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②分类。③实质:统治者对即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④主要原因:古代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⑤成败及原因分析。⑥评判及主要依据。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