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调整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故C项正确;A项不属于本质,排除;B项只符合建国初的土地改革,排除;D项也不是题干现象的本质,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
A.“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四大”
D.“十五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联系所学,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中共“十四大”,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共指导思想。所以答案为C。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相关史实,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对于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最重要的进步作用在于
A.打破了“一大二公”的局面
B.消灭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
C.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局面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78年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实施,以个体经营为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了原来的以集体劳动为特征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当时中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情形下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的进步性与D项相比较弱。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最有可能是

[? ]
A.1949——1951年?
B.1953——1955年?
C.1958——1960年?
D.1979——1981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B、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
C、抵制“大跃进”的错误
D、政治运动干扰生产活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