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西汉时期削弱相权的主要措施是
A.设尚书令、侍中
B.废除丞相
C.设立中书省
D.实行科举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汉承秦制”,汉初,沿有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丞相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建立中外朝制度,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故答案选择A。明太祖废除丞相,故排除B项;三国时,魏文帝设立中书省,故排除C项;隋文帝时下令全国用考试选官,隋炀帝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开始形成,故排除D项。
考点:本题考查西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依据选择题题干的时间限定词。判断西汉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另外,西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也可以放在从汉至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一个进程来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为解决唐末五代遗留的重大问题,他急于着手
A.推行新政,消除财政危机
B.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C.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
D.改革科举,选拔优质人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唐末五代是由于地方割据势力大于中央集权势力造成的,所以赵匡胤建立宋朝后,首要措施就是要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ABD三项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宋史专家邓光铭在《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说:“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牵制作用。”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
A.知州“三岁一易”
B.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C.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
D.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意本题的限制条件是“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与之符合的是宋朝的知州和通判;知州“三岁一易”不能体现相互牵制,排除A项;B、C两项都是中央官职,不是州郡政府,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 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钱穆先生所述的第三演进完成于
A.西周
B.秦汉
C.隋唐
D.明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结束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的是在秦汉时期,结束门阀士族把持政权的局面,实行科举制是在隋唐时期,故选C。根据材料分析,A项时期属于封建时期;B项时期属于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时期;D项是实行科举制时期,但是在隋唐以后。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是坐着的,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来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了。此后,宰相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这件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宋太祖不准宰相坐下议事
B.宰相大臣开始处于从属地位
C.宰相大臣事务繁多
D.君主专制的加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整件事情,大臣地位从原来坐着到后来站着,地位下降了,而另一方面也说明君主专制加强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