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运用能力。《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说明新中国初期中苏是结盟关系,而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说明中国不再和苏联结盟,这是中国不结盟政策的体现。故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
B.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
C.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
D.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鸦片战争后,英国以为凭借其在中国获得的经济特权,就可以大肆进行商品输出,但由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其愿望落空了,因此英国强烈不满这种状况,又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选D。A项错误,列强不满意的并不是鸦片销售不顺畅或者赔款数额问题,也不是清政府的排外行动,而是商品销售遇阻。
点评: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国门而发动的侵略性战争。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降低关税都有利于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但是由于中国的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的商品销售受到严重的阻碍。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下列属于改革开放时期所取得的成就的是(? )
①京九铁路建成通车②大亚湾核电站兴建③原子弹、导弹、氢弹爆炸成功④“神六”飞船升空⑤香港、澳门回归?⑥在多极化趋势中成为举足轻重的国际力量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解题可用排除法,因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显然不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所取得的成就,故可排除含有③的A、B、D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薄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是指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获得了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期,但随着一战的结束,帝国主义重新回到中国市场民族工业的发展又快速地下滑,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根本改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始终要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答案选C,A B D三项只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特点和重要原因。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的掌握。高考试题重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以下发展阶段的考察: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60-70年代﹚;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一战期间﹚;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衰落﹙抗日战争以后﹚。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内容是无关项,材料内容并未有体现。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确立于1956年,而材料表明的时间是1949年,所以排除C项。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政府的人员组成,故答案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