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原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南方谈话
C.“文革”时期面整顿
D.中共十五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中“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十一届三中全会和C.“文革”时期面整顿错误,因为此时邓小平并未退休;D.中共十五大说法错误,因为此时邓小平已经去世。B.南方谈话符合要求,此时邓小平已退休,但是南方谈话对中国却起了重要作用。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用“春天”来形容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A.春播的田野上,夫子兄妹聚在一块小田里精耕细作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C.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人注目
D.充满幻想与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逆向性思维选择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解题时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20世纪80年代”、“与那个年代无关”,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开放浦东新区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情,因此时间上不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两只巨手提江河,霎时挂在高山尖。”这首民谣创作的时代背景应是
[? ]
A.延安大生产运动
B.农业合作化高潮
C.“大跃进”运动
D.土地改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62年7月全国大约有20%的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 ]
A.农村阶级斗争出现新动向
B.人民公社制度被取消
C.农村政策出现了右倾动向
D.适应生产力状况调整政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参观浦东后感慨道:“决策高明,规划周密,做法聪明,这是中国的一大奇迹。”中国这一“奇迹”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A.浦东开发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B.浦东成为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C.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D.中国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看,“奇迹”是指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这根本上得益于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