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毛泽东时写道:他“已经扫除了农村内放债收租的陋习,过去这习惯如癌症般影响到乡村每一个细胞的健康,阻碍中国现代化”。以下是对黄仁宇这一些观点的解读中,不恰当的是:
A.毛泽东改变了农村旧制度
B.毛泽东重视农村的经济发展
C.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D.毛泽东搞人民公社推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曾说:“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
A.是中国革命军队的诞生地
B.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C.是我党在整个革命时期的根据地
D.是抗战时期的革命根据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给出了生动的历史情境,关于井冈山的“历史红”,应该主要考虑其相关史实,联系教材所学,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领导进行了多次起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领导起义队伍创立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并在实践基础上确立了中国革命道路,其伟大历史功绩是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军队的诞生地是南昌,A不对。我党在整个革命时期的根据地有过多次转移,所以CD说法都不对,答案为B。
考点: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要求学生灵活迁移所学基础知识,和具体历史情境密切结合。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主要表现在( )
A.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
D.指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要充分理解题意,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分析选项,首先俄国是落后国家,符合题干所述,B是马克思的贡献,C是资产阶级历史学家的发现,列宁逝世比较早,没有来得及提出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列宁于1915年8月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中第一次明确指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得出理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这一理论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本题应选A,
考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对列宁所创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可充分联系教材解答。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歌曲《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的“圈”指的是( )
A.开放海南岛
B.开放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
D.改革开放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给了一首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歌曲,《春天的故事》的背景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而歌词中具体指开放经济特区,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 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在广东省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设置经济特区的建议,而这一倡议是邓小平于一九七九年春天提出的,所以歌词中的“圈”指的是四个开放的经济特区,答案为B。
考点: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对外开放史实的准确掌握,中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一个点、线、面的过程,题干所指是最早开放的四个城市。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列宁晚年强调,要奠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使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必须( )
A.长久地坚持新经济政策
B.大力发展大机器工业和电力工业
C.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培养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各种专门人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此题完全是一道史实题,联系教材可知,列宁晚年仍不断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他非常重视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关于现代化建设方面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的著名公式,所以此题答案为B。
考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相关史实,可充分联系教材得出答案,但要要求学生记住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