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冷战政策最显著的特点是
A.帮助欧洲复兴,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B.支持希腊反动政权,阻止共产党掌权
C.组织“北大西洋联盟”,加强与苏联抗争的实力
D.在遏制共产主义和稳定资本主义过程中不诉诸战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 B、C三项是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D项是对“冷战“政策概念的阐释,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认真履行大国责任和义务,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截至目前,中国已先后参加了联合国20多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1.8万余人次。此外,中国还多次派出文职人员参与监督大选和行政管理事务。这表明中国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不断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
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D.重视多边经济领域合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联合国”才是本题的题眼,多次提到联合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先后参加了“联合国”20多项维和行动、所以选A.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到2006年底,有1 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提供的信息是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反映了新时期中国注意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46,美国人凯南提出对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遏制”政策,以阻止共产主义影响的扩大。所谓遏制战略是主张美国在战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高涨和西方国家受到严重削弱的情况下,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特别是局部性的武装干涉和持续不断的政治“冷战”,遏制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加强对西欧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控制,为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创造条件。
如今,“冷战”已经结束,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遏制对象的苏联已经解体,由于中国在政治、经济的蓬勃发展,美国政府的一些决策者又想继续进行它的遏制战略。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你认为美国新的遏制战略能否行得通?试谈谈你的理由和想法。
参考答案:(1)行不通:目前亚太地区不存在遏制中国的国际环境。美国政府加大对华遏制力度并不反映亚太地区多数国家的愿望,而只是反映了美国单方面的考虑。虽然有些国家对中国力量的上升表示疑虑,但整体而言,大多数地区成员希望看到中美关系的稳定,认为健康的中美日三边关系是亚太地区繁荣与稳定的关键。特别是中国政府奉行的“永远不称霸”政策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赢得了亚太地区国家的支持,所以它们不可能支持美国对中国进行遏制。(2)行得通:由于中日关系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和解,美、日对正在崛起的中国是备加防备,此外,东盟国家对中国也是虎视眈眈。因此,美、日极有可能煽动这些力量完成一个对中国的包围,从而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
本题解析:此题是一个开发性的讨论题。不一定非得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行不通这一个方面。学生只要讲的理由和看法值得肯定就应该予以鼓励。学生可从历史的角度、从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和方式、从当今和二战后国际形势相同与不同,以及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去思考讨论。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图1与图2均拍摄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东地区。两幅作品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不惜使用生化武器
B.现代高科技战争较之于传统战争更加残酷
C.沙漠风暴行动使中东地区国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D.海湾战争对地区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结合20世纪90年代的中东地区的背景,根据图片信息,可以反映出沙漠的荒漠化加剧,海洋的污染变严重。所以D,海湾战争对地区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的说法更准确,其他的说法无法从图片找到依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