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为1947年法国共产党人针对马歇尔计划张贴的一张宣传画,其所表明的思想是 “有偏袒的援助会使欧洲分裂”。其所说的欧洲分裂应是?

A.由于援助数额的差别,会造成受援助国之间的矛盾
B.制造英法矛盾,以便美国操纵控制欧洲
C.扶植和控制西欧,使之与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对抗
D.通过援助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制造国家分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二战后美国对苏联采取冷战政策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马歇尔计划援助的重点是西欧地区,苏联和东欧国家拒绝接受援助,美国则通过经济援助达到了控制西欧的目的。
点评:关于马歇尔计划,除了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察其原因、目的、内容和影响外,还把其作为冷战的主要表现之一以材料题的形式进行命题。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小时候,每天走过一个广场上学,可以看到马克思与列宁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连使用的钱也改了。原本哪里都不可以去,现在可以在世界各地旅行。倒是最近又换了一种钱,还不太适应。”这是一位年轻人叙述自己国家的变化,这位年轻人最有可能来自
A.民主德国
B.英国
C.俄罗斯
D.联邦德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题干中的“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可判断为战后发生社会性质变化的国家,从“倒是最近又换了一种钱”可判断为欧元区国家,即选择A项。东德符合这个条件,因为在1989年后东欧国家发生剧变,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统一后,于公元1999年起货币改为欧元。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学习了《政治文明的历程》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后,有四位同学分别用带“风”字的成语概括这段历史的特征,你认为哪一个概括得最恰当(?)
A.风雨如晦
B.风云变幻
C.风雨交加
D.风花雪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二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雅尔塔体系建立、美苏争霸、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等,世界形势千变万化,故B项形容最为恰当。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出现重大突破,中日、中美分别于1972年、1979年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日本早于美国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表明?(?)
A.日本已成为政治大国
B.美国与日本同盟关系破裂
C.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D.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最伟大的思想成果。它的产生给世界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世界无产阶级以崭新的面貌开始了新的斗争。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的,虽然经历了二战后的短暂高涨,但到了20 世纪90 年代却出现了重大挫折。
请回答:
(1)请以史实说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并非偶然。
(2)马克思主义强调暴力斗争,但到了19 世纪末却肯定一国范围内的合法斗争,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3)对于20 世纪90 年代苏联解体能说明社会主义道路总体走向失败吗?为什么?
(4)结合当今中国的现实和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简要说明什么是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发展,为其产生准备了物质基础;无产阶级壮大,美走了阶级基础;德、英、法三大理论来源准备了思想条件。
(2)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人生活水平、整体素质提高;②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逐步完善,改善了工人条件;③工人斗争水平提高,出现了工人政党。
(3)苏联解体是“斯大林模式”僵化的产物,它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中国仍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证明。
(4)社会主义是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根本目的、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基本宗
旨、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民主完善与法制健全的和谐社会。
本题解析:
第(1)问答科学共产主义诞生的条件。第(2)问答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社会状况。第(3)问评价苏联解体。第(4)问以生产力为标准作答。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搞清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马克思主义诞生———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和十月革命———列宁、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按照各自阶级特征和历史背景来答题才不会导致交叉现象的出现
本题难度:一般